返回列表 发帖

江铸久:没有吴清源 就没芮乃伟

2011-08-27     天津网-数字报刊



吴清源与芮乃伟



  连续八届世界女子围棋赛的冠军,击败过李昌镐,力克曹薰铉的芮乃伟九段,是吴清源入室女弟子,更是围棋界的大姐大。

  日前,芮乃伟从韩国回到国内训练,新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她。

  得知新报要采写恩师吴清源,虽然训练紧张不得抽身,芮乃伟还是安排丈夫江铸久九段代表她接受了采访,而江铸久正是电视剧《吴清源》的编剧。

  拜师:先做助手 后当徒弟

  “我对吴清源老师、芮乃伟都非常了解,你们采访我就行了。”在中国棋院的训练厅里,记者见到了江铸久。他笑着说,妻子芮乃伟训练安排比较紧张,所以让他来做“新闻发言人”。

  “芮乃伟1990年到日本学棋,而在1993年才拜师,当时是怎么样的契机结识吴清源的?”对于记者的问题,江铸久说,这里还有一段机缘巧合。

  当年,日本围棋水平最高,日本国内的职业比赛又很多,对一个棋手来说很有吸引力,于是1990年,已是围棋九段的芮乃伟去了日本。她的初衷是寻求在日本下专业棋赛的机会,刚到日本的时候并没想过自己能结识吴清源大师。

  就在芮乃伟到日本后不久,当时一直身体不好很少出来下棋的吴清源,被一个日本经纪人寺本忍说动,由这个经纪人给吴老师办围棋讲座。就是现在这种在墙上挂一个大围棋盘,有名家在前面演示并讲解棋局的形式,然后把吴老师讲棋的内容制成录像带,再发售给围棋学员或爱好者。

  而拍摄讲座录像时,吴清源需要一名讲棋的助手,经纪人在中日棋手中初选了几位候选人,其中就有到日本下棋的芮乃伟。而芮乃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围棋下得好,又是女生。经纪人也觉得女生上镜会好看,会员更容易接受。但由于报酬很少,于是经纪人找到芮乃伟询问她的意见。

  “当时芮乃伟听说能和吴老师摆棋开心得不得了,报酬多少已经没关系了。”江铸久说,就这样芮乃伟和吴老师开始一起制作围棋讲座的录像,从而和吴老师结下师徒之缘。

  由于对芮乃伟十分欣赏,吴清源身体完全恢复后就对芮乃伟说,以后不做录像也可以来学棋,于是芮乃伟一周两次到吴老师东京的住所里,并由吴清源亲自教授她围棋心得。

  “不过那时芮乃伟只能算是吴老师的学生,而正式拜师还是另一个偶然机会。”江铸久说,1992年的应氏杯世界围棋赛,芮乃伟打到了半决赛,证明了她的实力。吴清源向应氏杯创始人应昌期先生承诺要将她培养成为世界冠军。

  此后,一个偶然机会,经纪人寺本忍对芮乃伟说,“你这样和吴老师下棋,为什么不拜师呢?”等到芮乃伟回国的时候,国内围棋界前辈也对她说,学生和徒弟是两个概念,中国人讲究要有个拜师的仪式。

  于是芮乃伟回到日本,由寺本忍牵线撮合,1993年12月6日正式举行了拜师仪式。吴清源收下这样一个女徒弟也非常开心。吴老师虽为棋圣却很少收徒,一生中只有两个弟子,那就是林海峰和芮乃伟。

  棋圣收徒想必应该是一个很宏大的场面,然后江铸久告诉记者,恰恰相反,吴清源安排的拜师仪式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因为不想惊动太多人,仪式就近安排在东京新宿的一家法国餐厅里,利用了大厅的一个角落,吴清源夫妇坐在椅子上,两边点起了红蜡烛,椅子前面的地毯上放了一个垫子,由吴清源大弟子林海峰夫妇主持仪式,芮乃伟跪在地上向吴清源磕了三个头,拜师仪式就算礼毕了。

  这个简约的拜师仪式让芮乃伟十分感动,比那些宏大场面更让她震撼,更在她心中刻下烙印。

  下棋:经历坎坷,感恩师门

  成为吴清源的入室弟子,是让很多棋手羡慕的,而对芮乃伟的围棋生涯更是有了重要转变。

  同是围棋九段的江铸久说,“我觉得下棋是个技术活儿,要看水平的,过去说芮乃伟下棋‘顽强’其实根源还是因为水平差。实战就像赛跑,有技巧也要结合自己的奔跑能力。所以围棋就是你的意识能把理论融入实战里,在这方面吴老师是很厉害的,有理论有想法,在布局的时候往往超出别人的预想。而他的理论对芮乃伟的围棋水平提升很大。”

  日本很多棋手下棋喜欢遵循“定式”,而吴清源最讨厌定式,总是希望布局走势上出新。早在1933年,他对弈当时日本的本因坊秀哉名人时,执黑前三手就用出“三三、星、天元”的新布局,他下的当时都是“禁着”,而那局吴清源赢了名人,“新布局”也盛行一时。

  江铸久说,吴清源老师的眼界比较高,他的很多围棋理论芮乃伟以前闻所未闻,根本都没那么想过。有机会比赛的时候,芮乃伟用吴老师说过的思路下,果然效果就不一样了。所以从理论水平方面,吴清源帮芮乃伟拔高很多,收益很大。

  虽然棋艺渐进,但芮乃伟“求棋”的过程中,也和恩师一样并非一帆风顺,即使有了吴清源弟子的“光环”。

  从1990年到日本,到1996年芮乃伟和江铸久去美国。芮乃伟一直寻求在日本下职业比赛的机会,吴清源也在帮她,但日本最终不接纳她这个女棋手。可以说,芮乃伟告别恩师离日去美也是一种无奈。

  “亏了韩国人车敏洙老师,说服韩国棋院,给了芮乃伟去韩国比赛的一个机会。”江铸久说,能接纳他们夫妇加入韩国职业比赛,他觉得韩国棋院很了不起。 而在这个过程中,吴清源没有利用他的地位声望帮助过弟子。但让芮乃伟夫妇感动的是,对于芮乃伟到韩国下棋,当时韩国棋院也有很多人反对和担心,阻挠芮乃伟加入韩国棋院,代表韩国下棋。这个时候韩国第一位九段高手曹薰铉却站出来力挺芮乃伟说,芮乃伟这样的女棋手来了的话,她如果不行你们担心什么,如果她厉害,那么棋界的赞助商会更多,整个韩国棋界会繁荣起来。

  “你不觉得这场景很熟悉吗?”江铸久说,吴清源14岁到日本下棋时,吴的老师濑越宪作也是力排众议这样说服日本棋院,让天才吴清源留在日本。而时隔80多年,濑越宪作的关门弟子、吴清源的同门师弟韩国人曹薰铉,也像他师父一样为芮乃伟提供了一片天地。

  2000年,芮乃伟在韩国“国手战”中,打败李昌镐而取得挑战权,决赛中以2:1力克傅曹薰铉并夺冠,轰动韩国和世界棋坛。

  江铸久说,濑越一门师徒的这种精神是连续的,濑越也好,吴清源、曹薰铉也好,之所以称他们为围棋大师,不仅仅是棋艺,还有他们的人品和博大的胸怀。

  感知:淡泊名利 中之精神

  虽然没有拜在吴清源门下,但沾妻子的光,1996年以前,江铸久经常和妻子一起去听吴清源讲棋,而吴老师的棋谱他也一直都在揣摩,但和芮乃伟不同,江铸久更对吴清源的人生经历感兴趣,而吴清源也很喜欢给他讲过去的事情。

  “我就想写点吴老师的事情,有时候我又怀疑自己能不能把吴老师最好的都表现出来,不过在这个过程里我挺享受的。”江铸久说,因为这个契机,他了解很多吴老师的经历,也因为如此,他有幸成为电视剧《吴清源》的编剧。

  而真的动笔描写吴清源的生平,让江铸久非常感叹。吴清源到日本80多年,最风光的时候,连胜日本高手,万人敬仰;最潦倒的时候,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也曾被一个组织胁迫,成为该组织的“摇钱树”,所有下棋收入都被没收。抗战时期被国人骂为汉奸。一次车祸留下后遗症,让吴清源遭遇连败,不得不淡出围棋比赛。

  “真的,有时我们遇到不顺的事,有时我们会想这真是太糟了,运气坏到这样,但是转过头想想,吴老师所经历的这一切,他心里仍能坚守下来,为他认为的真理,仍能在棋艺上不断的精进,这是什么样的人格才能做得到?想想这些,心里也就释然了。”江铸久说,一般人可能做不到的,吴老师做到了,而且最了不起的是他做到了淡然。

  吴清源的内心深处有种对“道”的追求,在对道的追求过程里,中国那些古典文化的精华,他自己悟到了,并尝试着把这种精神融入竞技围棋中,而不是单纯的围棋对弈技巧。

  晚年的吴清源,在七八十岁的时候依然在极其用功地做着这些工作。作为学生、徒弟,如何评价师父吴清源?江铸久说,“我们夫妇都觉得他是近代围棋史影响力最大的人。”

  江铸久解释,吴清源的影响力主要来自成绩和下棋的水平,大家容易提到的是他的十番棋不败和把所有的对手都打降级,如果没有吴老师,那些棋手都是在一个时期内领军的人物,比如木谷实在战前是年轻棋手里最厉害的,还有桥本宇太郎,这些人都很出色,包括后来的坂田荣男。日本人有时候也说,如果没有吴清源,这些人,每个人都代表一个时代,藤泽秀行九段那时还没轮上和吴老师下棋,当时水平还太差。吴老师从理论上对围棋的影响更是方方面面的,武宫正树说过,现代围棋发展要拜吴清源之福。在商业上,《读卖新闻》和吴老师是搭档,利用吴老师,《读卖新闻》的发行量突飞猛进。

  江铸久和芮乃伟夫妇觉得,师父吴清源的生活类似“一文一武”,武是体现在围棋上,在武道上他的战绩辉煌。而在文道上的吴清源最大特点能够自己独习,把中华文化精华,例如《易经》、《中庸》等文化思想吸纳消化,并培育出自己的独到思想,最后在别人不经意间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成为一代棋圣。

  97岁的老人依然在病榻上思考着围棋的未来和未来的围棋。江铸久说,吴清源是一个“参照物”, 他传奇的经历激励更多后来人精诚进取。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