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的段位赛以及定段赛

来源:转载

  中国围棋正式实行段位制并举行全国围棋段位赛,是在1982年。
  
  1981年,中国棋界决定要恢复并实行段位制,并且准备在来年举办全国围棋段位赛。不过,由于当时中国围棋的水平尚明显不如日本,所以“中国要不要有九段”成了当时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经过反复研究,大多数意见认为:既然中国棋手不是一两个人、也不止一两次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棋手,那么中国围棋的顶尖棋手毫无疑问应该够得上九段水平。这个问题一定下来,有关段位的评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当时的段位评定标准是以国家队正式在编的10位棋手为“标尺”的,而评定的根据则来自这10个人以往的比赛成绩。10位棋手中,陈祖德和聂卫平由于多次获得过全国比赛的冠军并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所以理当被定为九段。“陈吴时代”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吴淞笙由于多次获得全国亚军并且在三番棋中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棋手,因此也被定为了九段。王汝南、华以刚作为全国亚军获得者,被定为八段。罗建文、沈果孙、黄德勋三位被定为七段,女棋手孔祥明被定为六段,另一位女棋手何晓任被定为五段。
  
  有了这10杆标尺后,其他棋手就有了衡量自身段位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马晓春等棋手虽在国家队集训,但由于正式编制不在国家队,所以没有被列入“标尺”之中。包括马晓春等人在内的其他棋手,都要参考以上10位棋手的成绩和水平,自报段位,并以此段位作为暂定标准,报名参加1982年上半年的全国围棋段位赛。凡是各省市体工队的正式运动员,都可以按此标准报名参赛。不过,上面所列的10位“标尺”可以不用参赛。
  
  在接下来进行的全国围棋段位赛中,按照自报段位等级分组,进行12轮比赛。规定只要在本组的12盘棋中胜4盘的就可定为本组的段位。
  
  1982年的这次定段大会,众多棋手纷纷定上了相应的段位,但有一个人却吃了个大亏,这个人就是上海的曹志林。曹志林曾经在1974年和1977年两获全国亚军。按此成绩,1982年定段时曹志林段位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为数不多的八段之一。但是,1982年定段时,曹志林已经离开国家围棋队回到了上海,在文革后复刊的《围棋》月刊杂志担任了编辑工作。对于报名参加段位赛一事,曹志林一方面觉得自己以后主要从事的是围棋杂志的编辑工作,不再作为专业棋手参加比赛,所以段位要不要也无所谓。另一方面曹志林可能也觉得,以自己的成绩和资历,即使不参加段位赛,定个正式的段位大概也不成问题。哪知比赛结束后,国家体委有关部门专门下了一道文,规定除了前述10位“标尺”棋手外,凡是没参加段位赛的,一律不能定段。这一下曹志林的段位泡了汤。第二年的全国段位赛,报名规定里加了一条:自报段位不能超过四段。这样一来,原本在“八段格”的曹志林已彻底无法参赛了。
  
  最初两年里,段位赛实际上一年举办两次。1982年上半年进行了定段赛,下半年进行了升段赛。1983年,由于经费紧张,规定低段级别的升段赛一年一次,高段级别的升段赛一年仍为两次。正是因为一年有两次升段赛,所以马晓春才能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由最初被定为七段迅速升上了九段。否则的话,光是七段升八段和八段升九段的责任局数都要凑不够。
  
  到了1984年,升段赛不分高低段位,统一成了每年只进行一次。而无段人员参加的定段赛则与升段赛分开,另外分组进行。从此,定段赛成为了立志成为职业棋手的少年不可逾越的一道障碍。不过,最初报名参加定段赛的仍然只限于各省市体工队的正式运动员,1986年之后,定段赛终于逐步向社会开放,邵炜刚、常昊、刘菁等一批少年才俊也就此得以跨入了职业围棋的大门。
  
  以下是自1988年以来越过定段门槛的少年才俊:
  
  1988年:赵栋、赵文东、沈兴、王存、帅迎春、许书祥、周鹤洋、刘钧、孙志刚、施州、刘轶一、周杰、李晨硕、高又彤、梁志敏、简莹
  
  1989年:姜磊、叶桂、吴祺、韩晔、牛歌、史鸿奕、闵娜、杨爽、于恪强、张启、许鑫、朱业明、代颖辉、管一昕、梁雅娣、李莹、王磊、王东亮、罗洗河、刘帆、彭小峰、任康
  
  1990年:杭天鹏、顾平、高峰、王程、韩刚、何旭光、张雷、许莽、李君凯、刘涛、袁卫红、刘青琳、李海鸥、朱松力、祝励立、金生煜、钱春雷、董彦、梁雪东、章文华
  
  1991年:付斌芳、李凡、杜宇峰、叶锦锦、朱毅、荆上、张文跃、朱阿逸、黄明磊、李云生、王一飞、崔前进、黎剑、唐兢、夏衔誉
  
  1992年:李永刚、刘世振、王蕊、邹俊杰、丁伟、林朝华、张英挺、王治国、陈为、王晨、林雪芬
  
  1993年:沈学文、周波、龚世运、胡耀宇、李魁、陈倩薇、汪洋、褚飞、周俊勋
  
  1994年:仇丹云、王垚、张森、孙丹、黄奕中、孔杰、林锋、王凡
  
  1995年:谢赫、邱峻、郭北雅、丁明、许顿、刘星、古力
  
  1996年:李华嵩、杨一、彭荃、牛雨田、刘熙、李昂、冯伟、韩恂、樊麾、苏甦、王隽、史金帛
  
  1997年:陈佳、尹廓、王檄、郑岩、李劼、王斌、孙远、岳亮、刘禹欢、张学斌、曹恒梃
  
  1998年:张伟、张东岳、赵兴华、张蛟、胡磊、潘峰、李康、唐莉、薛磊、景石、李轶、王雷
  
  1999年:张旻、崔宁、赵哲伦、边志文、孙明杰、岳嵩、孟繁雄、朴文尧、赵守洵、杨潜、杨硕、于飞、田舟、黄佳、卢笛、郑策、于璇、吴锴、曹宏宇
  
  2000年:刘元博、殷鉴、梁博超、陈耀烨、汪慧、田野、周振宇、刘曦、孙湛博、张维、张斐斐、朱剑舜、马笑冰、赵子冀、梁春晨、付冲、毛佳君、曹呈、胡文松、王骥、孟昭玉、李喆
  
  2001年:吴振宇、吴麒、孙梦厦、张立、郭天瑞、晏宁、崔灿、潘文君、尹航、王宏伟、张瑞、丁烈、陈潇南、周逵、钟文靖、王昊洋、陶忻、孟泰龄、甘思阳、鲁佳
  
  2002年:古灵益、孟磊、周睿羊、毛睿龙、柁佳西、贾倩、王幼侠、张亚博、郭明鑫、许斐然、涂清、贾小宇、杨梓、杨东、庄园、黄晨、李嘉麒、金靖、唐奕、范蔚菁
  
  2003年:朱元豪、蓝天、白光源、韩晗、黄贲、佟禹林、陶汉文、时越、李天竹、、马清清、陈栋如、滕程、栾秋成、董亦沛、桂文波、王鹭、徐金阳、邬光亚、李莹、陈盈
  
  2004年:檀啸、许振宇、娄玺、秦悦欣、陈博雅、罗德隆、张涛、彭立尧、李东阳、吴树浩、胡帅、朱仁坤、蒋天棋、胡跃峰、严欢、孙力、王异新、刘云龙、王倪乔、蔡碧涵
  
  2005年:江维杰、张策、郑淼鑫、孙腾宇、张强、王迦南、汪涛、潘非、魏子翔、韦明瑞、唐嘉隆、张弛、武珺、方昊、杨啸天、陈德龙、张昊、李聪、李赫、谢少博
  
  2006年:蒋辰中、王玮、廖行文、陶欣然、刘彤、唐韦星、王硕、耿文彬、袁泽、李祝、蒋蔚、金磊、李豪杰、吴天、马如龙、张宏杰、曹潇阳、李乐、王晨星、宋容慧
  
  2007年:王裕子、祁立鹤、连笑、蔡竞、陈阳、单子腾、刘宇、崔博东、何鑫、周贺玺、王晨帆、李铭、 李章元、安冬旭、戎毅、党毅飞、芈昱廷、张超、殷明明、王钧琦
  
  2008年:李轩豪、范廷钰、杜阳、王哲明、国宇征、童梦成、杨鼎新、吴梓天、陈浩、陈润韬、陈笑天、胡然闵、赵宝龙、张弢、秦驰远、柯洁、黑嘉嘉、李晓溪
  
  2009年:张念祺、伍北轩、李钦城、范蕴若、杨一、范希钰、张一鸣、邱金波、高宇、肖威、汪逸尘、李响、雷震坤、魏强、郭信驿、蔡文驰、张家豪、陈一鸣、张越然、袁一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