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黑白世界的诺贝尔”应昌期先生-——中华骄傲倡棋天下;附应昌期年表

2017年10月21日   人物访谈


2017年是应昌期先生百岁华诞



他,倾一生的精力与财力,用小小的黑白子为海峡两岸铺路搭桥;他,留下的不单单是有形的财富,更留下了一种非凡的精神,一种执着推广中华围棋的精神。

应昌期(1917.10.23-1997.8.27),祖籍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台湾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宁波市荣誉市民,应氏围棋计点制创造人,被誉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20世纪中国围棋之父”。

应昌期一生致力于围棋,经20多年潜心研究,发明“计点制”围棋规则,达到了“绝无判例”、“几无和棋”的目标,是迄今为止最合理完备、符合时代需求的围棋规则。为大力推广围棋,应昌期创建“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投巨资创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在上海建立“应昌期围棋学校”。

应昌期和他所创制的应氏规则,在围棋规则发展史上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氏规则是第一部主动设计的围棋规则,应昌期首先是把围棋规则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他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科学的规则体系,而规则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是科学体系下的一个自然结果。

应氏规则的出现使围棋界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围棋规则的重要性,开始认识到规则也有自身规律,也是一门学问。而在此之前,规则对于围棋似乎是一种不必探究的天然存在,即使发现有些问题,也因为它的天然而默然,没有想到要寻根究底,研究围棋的本质。


应昌期(左)与吴清源(中)



倡导应氏围棋

应昌期先生一生在自己的事业上有着不小成就,但是令他为天下所知的却是他与围棋结下的不解之缘。从幼年起,应昌期就对围棋有着浓厚的兴趣。6岁就学会了围棋,12岁报名参加慈溪县围棋比赛,获冠军;在上海统源银行当练习生时,虽收入微薄,但仍不忘围棋,悉心钻研;同时还投书上海《新闻报》,建议举办新闻棋赛和开设围棋专栏,《新闻报》主笔阅信后击节赞赏,还真的开出了围棋专栏,成为美谈。即使在八年抗战时期,生活颠沛流离,艰辛备尝,他也随身携带着围棋。1946年到台湾,生活安定后,即在家设置棋室,号称“五窗填满斋”,广邀亲朋好友会棋,切磋棋艺。

早岁旅居上海,应昌期目击了日本棋馆制度良好,棋具、书籍完备,而国内则棋风式微,无人过问。中日围棋消长的情势,使他感慨万千,因而萌生了振兴中华棋艺、改革围棋的志向。1952年,中华围棋会在台北光复,应昌期任总干事,后又任副会长、会长等职,出钱出力,致力于普及围棋事业数十年,对围棋的发展贡献良多。他建立了职业围棋制度,举办了多项新闻棋战,借助媒体力量大大推动了围棋事业;20年潜心研究发明了“计点制”新围棋规则,成立了“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共捐出所属企业股票面值新台币一亿元作为该会推广、振兴围棋之基金,如今这1亿元的捐资已增值至8亿元新台币;捐资1.3亿元创办“应昌期围棋学校”,培养青少年棋士、造就更多围棋师资;举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世界青少年围棋赛”等多项国际大赛,大力推广围棋,致力于“让围棋走向世界”。


应昌期(左三)、吴清源(左一)在第二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主席台



1996年10月23日,在应昌期80寿辰之时,由他捐资1.6亿元创建的上海“应昌期围棋学校”正式开工典礼,应昌期老先生以带病之身亲赴上海,并在开工典礼上热情致词,致词中说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成立真可谓“大病初愈,美梦成真”。

当然,在应昌期所做的这一切中,最值得称道的,还数他所发起举行的被大众媒体道为“迄今为止,全世界影响最大、奖金最高、最具国际性”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在应昌期生前,这一项世界职业围棋赛事一共举办了三届,冠军奖金高达40万美元)。1988年8月,第一届“应氏杯”围棋赛在北京开幕。比赛开幕前后,引起全球轰动,全世界媒体纷纷予以关注,称它是围棋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应昌期本人则被誉称为“中国一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应昌期先生一生热心提倡围棋,四十年如一日,从未稍懈。在病中甚至临终前仍不忘他的围棋大赛,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围棋界大功臣”。

应昌期的心胸和眼光,是无比的阔大和深邃。办实业,他跳出台岛,逐步向海外拓展;下围棋,他也同样将地的经纬线作为围棋棋盘的纵横绕,让黑白子走向全世界。

睽违四十年之后,应昌期来内地举办“应氏杯”围棋赛,探亲,见四处热气腾腾,老先生颇为兴奋,逢人便说:“21世纪我们中国不富强是没有天理的!”又说:“中国一定要自强,2l世纪是中国人的天下了。”


应昌期夫妇在灵桥前合影留念



五窗填满斋

围棋是应昌期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原住的中华台北市重庆南路前台银宿舍家中,除客厅之外他还布置了一间颇具规模的弈棋室,可同时容纳五六对人下围棋,这便是日后名闻台岛的“五窗填满斋”。在这间充满艺术趣味的“斋”中,非常合理地布置了六张棋桌,桌桌都是精致美观的镶贝壳柚木,气派非凡。平时俨如茶几,要对弈时,只需将桌面一翻便成棋盘的棋桌。棋桌的旁边又安了两个旋转抽屉,可放棋子、茶杯、烟灰缸等,极为美观方便。棋罐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容后细述。顺便提一句:提起应昌期,一般人都首先会想到他是商界长才,华人巨富,深爱围棋等,而很少有人会想到他还会设计奇构妙思的东西。他对室内装修及建筑物的构思极有心得。

而实际上这却是应昌期平时用力最勤、费时最多,也是他自己最为得意的一面。

就从他的“五窗填满斋”的窗户来说吧,其设计的才华也堪称叫绝了:为了实用及美观,他设计的窗户从最外一层的防风木窗至其次的玻璃窗、纱窗、百叶窗、再到最里面一层的中国式纸窗,共有五层,可随着季节、气候、光线变化而随时变换。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全岛盛行叉麻将,曦哩哗啦的洗牌声和数翻算钱声日夜不绝于耳,但应昌期对此却并无兴趣,有暇邀几位棋友在弈棋室手谈品茗,“以棋会友”,便是最快乐的时光了。

应昌期一向视围棋为“脑力体操”,其精妙绝伦之处是非得让每一位弈者都认真投入,绞尽脑汁慎重应对方能取胜的,所以,不论官拜部长还是学者教授,都无不在“五窗填满斋”里出过笑话。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应昌期先生生前最喜欢的一幅照片



如果以为应昌期邀友来家中下棋仅仅是为了娱乐,那就大错特错。事实是,他无时不刻不在宣传和验证他的计点制围棋规则。应氏围棋教育基金会总干事杨佑家为1996版《应氏棋规》作序,曾谈到:“个人于1983年起开始在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服务,就近之便,有聿聆听“应氏棋规”创始人应昌期先生的谆谆垂训,对于围棋规则的演进和奥秘,可以说是由茅塞初开,进而恍然大悟。”

在应昌期所做的一切中,最值得称道的,当属已连续举办八届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了。1988年,第一届“应氏杯”大赛在北京正式开幕,冠军奖金高达40万美元,是迄今为止所有围棋赛中的最高奖金额,比赛每四年举行一次。应昌期在创办“应氏杯”的时候,曾毫不掩饰地表示,办这个比赛就是为了让中国棋手能拿一个世界冠军。可惜的是,在他有生之年,未曾见到这一幕。直到2005年3月6日,中国棋手常昊以3:1击败韩国棋手崔哲瀚,夺得“应氏杯”的冠军,这才算是了却了先生生前最大的遗憾。


应昌期对围棋事业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发明了“计点制”围棋规则。自1973年至1996年,足足23年,应昌期潜心钻研,撰写围棋规则,倾注毕生心血于《应氏棋规》一书中。应氏棋规精妙绝伦,内容丰富,其四句真言-手分虚实,提证死活,劫分争揽,填满计点-也刻在他的墓园中。

“计点制填满法”达到了“绝无判例”“几无和棋”的目标,是迄今为止最合理、最完备、最符合时代需求的围棋规则。

推行计点制围棋新棋规有阻力,应昌期说:“凡事要改革,必然会有人反对,当年日本推行贴目制不是也有少数保守棋士竭力反对吗?”

应昌期说:有人说我开口不离围棋,的确如此,我认为围棋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比如围棋讲究“固己攻人”,所以我办实业采取“稳扎稳打”。下围棋往往是一子走错全局皆输,所以我做事主张事前全面观察,处事分轻重缓急。下围棋讲究平衡之道,落子猛会输,太保守也要输,恰到好处才行,所以不论人生,事业,一意孤行的英雄傲气最要不得。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过于计较眼前得失,退一步地广天宽,何必边角苦相争?


应昌期先生在第一届应氏杯



应昌期在自述中写道:“我不要名,也不要利,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有益于发展围棋的每一件事,这是我的梦,我的一生没有虚度。”为了实现这个梦,他开始倾尽全力发展祖国的围棋事业,振兴中国围棋。

1983年,他捐资1亿元新台币在台北创建了“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

1984年,他创办了首届世界青少年围棋赛,此后该项赛事每年在世界各大都市举行。应昌期还在中国内地赞助了许多比赛,并赠送了大量的棋具。

1985年,应昌期和他的基金会首先设立“世界电脑围棋赛”,邀请世界各地顶尖的电脑围棋高手角逐。

1987年,应昌期和他的基金会决定筹备举办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1990年,出资举办欧洲“应氏杯”围棋赛。次年,又举办了美洲“应氏杯”围棋赛。

1997年,应昌期先生逝世。去世前对应明皓说,一定要把应氏杯办下去。

1999年,应昌期和他的基金会捐资1.6亿元人民币、在上海建立的“应昌期围棋学校”竣工,并举行开学典礼。


应昌期与儿子应明皓



造福桑梓传承创新

应明皓说,父亲最佩服诺贝尔,认为“钱的最佳用法就是生前和死后都在用,并且能够用在自己愿意用的事情上”。父亲对钱的看法是,用不掉就不是你的,赚到的钱就是要回报给社会。

“我们只要还有财力、能力,就一定要支持围棋,这是先父的遗训,我一直都记着。我也可以说,只要有应明皓在,应氏杯就一定要继续下去。”只要一提起父亲,应明皓的神情立即肃然庄重。

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近20年来,应明皓对应氏杯尽心尽力,事必躬亲。每届应氏杯共要花费160万美元,全部由应昌期围棋基金会出资。当年应昌期先生斥资1亿元新台币建立基金会,应氏杯花销如此庞大,仅仅靠基金会的利息承担得起吗?应明皓回答说,肯定是不够的,为了维持应氏杯的正常进行,需要尽量去多挣钱。

应明皓说,父亲对家乡的热爱也深深地影响着他,自己除了在家乡继续投资和捐资助学之外,还子承父业,创建了世界大学生围棋联合会和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积极支持在美国名校推广围棋。如果说“应氏杯”赛开启了围棋走向世界的新纪元,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努力,职业围棋世界大赛越办越多,中国围棋在世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围棋已成为当今世界极有影响力的智力运动。


应昌期先生,八十一个春秋,一个不朽的生命,衔着崇高的使命昂昂而来,踏着无尽的岁月凛凛而去!

2013年、2016年,年轻的中国棋手范廷钰、唐韦星相继拿到第七、八届应氏杯冠军,成为中国围棋崛起的明证。应昌期先生去世那年,范廷钰仅仅一岁。这让人由衷感佩应昌期对围棋发展的眼光和他为推动围棋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应昌期以一己之力开启了围棋世界大赛时代,间接带动了韩国围棋、中国围棋以及其他各地围棋的繁荣兴旺;他使棋界认识到规则科学化、体系化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国围棋规则的改革进步;他为棋界引入了基金会模式,创造了围棋事业永续发展的一条路径。他在围棋界各个领域的发明与创新,尊重与提倡,都值得后来者去解读和领略,继承和发扬。

应昌期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应明皓先生子承父业,将应氏围棋事业进一步开拓完善。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不仅在助力中国围棋迅速腾飞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在逐步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力度,使应昌期先生的“倡棋”心愿名扬天下。

纵观世界围棋史,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往往是在文明程度最高的年代里产生——因为写它的不单单是笔,更是生命、才智,以及财富的全部。应昌期当年捐巨资建立围棋教育基金会,被誉为:“中国一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应昌期苦心钻研二十余年,终于发明精妙绝伦的“计点制填满法”新棋规,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应昌期留给人类的,也正是他的全部。


纪念应昌期百年诞辰之 应昌期年表


应昌期年轻时候的照片



1917年一岁

10月23日(农历丁已年九月初八),诞生于慈城县慈城镇玉皇阁桂花厅。应氏先世据传出自汉朝的河南汝南郡名门,西晋时为避“五胡之乱”散播至浙江沿海。祖父应嘉祥,父亲应星耀。母亲任秋菊,为慈城大北门一家石店老板之大女儿。兄弟七人,昌期居长,以下依次为昌立、昌仁、昌世、昌华、昌明、昌年。

1921年五岁

在父亲任校长的中城小学玩耍,观学校老师下棋,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围棋。

1922年六岁

入中城小学启蒙读书。一年后与任秉道等同校共读。

1925年九岁

小学时与同学张衍庆合编小学生字典。

1928年十二岁

参加慈溪县围棋比赛,获冠军。同年小学翠业升读慈湖商校。

1932年十六岁

赴上海,在天津路陈润水为行长的统源银行当练习生,跟金陵大学毕业的鲍英甫先生学习金融业务。

1933年十七岁

将二弟昌立带到上海,并推荐进上海市银行当练习生。拜趟叔孺先生为师,业余学习书法。


应昌期和妻子唐平尘



1934年十八岁

初识妻子唐平尘。

1936年二十岁

  12月26日,与上海唐廉夫之女唐平尘订婚。

1937年二十一岁

  参加福建省银行招聘考试,被破格录取。抗日战争爆发,赴福州履新,入福建省银行会计科工作。结识严家淦。

1938年二十二岁

  与唐平尘在福州完婚,唐时年二十四。11月1日离福州赴南平,途中翻车,有惊无险。

1939年二十三岁   随福建省银行迁至永安。二弟昌立也到永安并任福建银行永安分行副理。7月16日,长女法诺出世。

1940年二十四岁

随福建省银行迁址长汀,升任省行副理。入厦门大学进修英文,跟厦大周辨明教授研究汉语语音学。三弟昌仁自宁波中学高中毕业后也来到长汀,入厦门大学求读。

1942年二十六岁

奉命至江西赣州,任福建省银行赣州分行经理。

1943年二十七岁

4月19日,子明皓在赣州出生。应聘担任江西东南高等商业专科学校客座教授。

1944年二十八岁

至衡阳,任福建省银行衡阳分行经理。6月2日,小女柔尔在衡阳出生。结识包玉刚。


应昌期照片



1945年二十九岁

  至重庆,任福建省银行重庆分行经理。8月15日,抗战胜利。回慈城老家省亲。

1946年三十岁

  2月2日,合家团聚过春节。法诺上小学(慈城普迪小学)读书。2月23日,随严家淦赴台湾接收台湾银行。4月,回上海公干。5月12日,唐平尘和子女一起赴台,四弟应昌世同行,应昌世抵台后即考入台湾大学求读。夏,搬入重庆南路二段6巷1号台银高级职员宿舍安家。

1947年三十一岁

  历任台湾银行业务经理、副总经理。最高峰时期一人身兼五职,为台湾银行副总经理、代总经理兼国外部经理、营业部经理、业务部经理。

1951年三十五岁

  11月11日“中央日报围棋赛”开幕,首次主持新闻棋赛评判。发现林海山笔。

1952年三十六岁

  “中国围棋会”在台北复会,出任总干事(周至柔为会长)。

1959年四十三岁

  省营中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公股董事当选首任董事长,检讨经营方针,力主重点发展,公司当年即转亏为盈。

1960年四十四岁

  开始打高尔夫球,锻炼身体。

1962年四十六岁

中兴纸业公司创获利高峰。


应昌期照片



1963年四十七岁

离开台湾银行。组建国华海洋企业公司,任董事长。接办国泰化工,组建国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964年四十八岁

创办台北利华羊毛工业公司,任董事长。

1965年四十九岁

  筹组国际票券公司,任董事长。9月28日举办首届“青少年围棋赛”,第一次在新闻棋赛中讲棋。

1968年五十二岁

组建益华纺织工业公司,任董事长。益华纺织股票上市。

1969年五十三岁

派应仲艺赴澳洲考察。

1972年五十六岁

率应昌世、陶悦明一行三人赴南美考察化工企业。

1973年五十七岁

1月开始钻研围棋规则:创立新棋规。租厂经营益华纺织工业公司圆满结束。益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任董事长。利华澳洲公司成立,任董事长。

1975年五十九岁

举办首届“大专杯围棋赛”。

1976年六十岁

益华股份有限公司之益华色拉油投产。


在慈湖中学落成典礼仪式上应昌期与吴尊贤夫妇合影



1977年六十一岁

  3月举办第一届职业新闻棋赛“名人赛”,邀请吴清源到台北下指导棋。

9月台湾“中国围棋会”主办协办的棋赛一律采用《应氏棋规》。

1979年六十三岁

  4月台北利华羊毛工业公司股票上市。

1981年六十五岁

  利华澳洲公司成功收购A.S.GEDGE(AUST)PTY.LTD公司,在澳洲又成立吉期贸易公司。

1983年六十七岁

  辞去益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5月29日美国INKO公司成立,应明皓任董事长。又在美国注册二家房地产公司。

  8月26日捐资1亿元新台币所创建的“财围法人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成立。

1984年六十八岁

  举办首届“世界青少年围棋赛”。

1985年六十九岁

  设立世界电脑围棋赛,以140万美元奖励能战胜人脑的软件设计工程师。

1986年七十岁

结识孔庆隆并与之探讨新棋规成为晚年知己。


1987年七十一岁

  5月18日“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在台北召开董事会,应昌期提议动支百万美元举办世界职业围期锦标赛,推广计点制围棋规则,推动围棋运动发展。

  8月17日正式决定筹备举办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11月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召开,委托孔庆隆、大枝雄介与中国围棋协会接触,商谈第一届“应氏杯”赛事宜。

1988年七十二岁

  4月1日出席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比赛委员会会议,在日本东京,沈君山主持。

  4月5日海峡两岸第一次电脑围棋赛在日本棋院中央会馆举行,采用应氏计点制规则。已飞返台北,通过电视收看比赛实况。

  6月21日邀请孔庆隆、陈祖德、郝克强在香港会晤,商讨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事宜。

  8月16日抵京主持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开幕式。

  8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会见并宴请。

  8月24日上午,在北京召集第一届“应氏杯,,比赛委员会会议,商定半决赛事宜。下午,陈祖德与著名画家黄胄等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开宴前与张劲夫、金明等下棋。

  9月3日抵甬,返乡探亲。与任秉道见面。阔别四十余年后重返故里,决定慨捐巨资全面重建中城小学。

  9月4日回母校中城小学。为慈湖中学题词。

11月23日在汉城迎宾馆举行第一届“应氏杯”半决赛开幕式并致词。


第一届应氏杯应昌期将奖杯颁给曹薰铉



1989年七十三岁

  4月29日赴宁波主持第一届“应氏杯”复赛,下榻亚洲华园宾馆。

  5月1日在华园宾馆庆祝结婚5l周年,金婚加一,陈祖德,郝克强等致贺。

  5月2日第一届“应氏杯”复赛,在宁波饭店举行,聂卫平执黑以三点胜。

  9月1日第一届“应氏杯”决赛在新加坡举行,主持开幕式、·闭幕式并颁奖。

  9月14日捐资重建中城小学奠基。派应明皓赴上海考察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

  11月“应氏棋规”被收入由上海出版的《围棋词典》。

1990年七十四岁

  国泰化工股票在台北证交所上市。派应仲艺赴内地考察投资地点。

  6月21日在北京访问国家文字语言工作委员会,谈汉字改革及罗马化拼音等问题。

  出席第一届“尧舜杯”围棋邀请赛开幕式。

  11月16日保黎医院八十周年院庆,亲致贺信并题词:“保健治病,造福乡民”。

  举办欧洲“应氏杯”围棋大赛。

1991年七十五岁

  派应明皓赴东京召开第二届“应氏杯”赛协调会。举办美洲“应氏杯”围棋大赛。

  “9186"型应氏棋罐问世。辞卸国际票券董事长,任名誉董事长。

  8月10日,捐资重建的中城小学落成,率美国、澳洲及港澳台地区各界人士74人来甬出席典礼。决定再捐巨资兴建倡棋幼儿园及全面重建慈湖中学。

  考察宁波砖瓦厂,与建材局洽谈合办瓷砖厂事宜。率孔庆隆、应昌明等赴天台劲松幼儿园考察,送赠120副应氏棋具。上海印科微电子公司投产。


在第二届“应氏杯”复赛开幕式上致辞



1992年七十六岁

  1月5日派应明皓、应仲艺、郭楠、萧正明等赴余姚、上虞、宁海等地勘察瓷土资源。

  3月派应明皓赴东京会晤聂卫平等,希望进一步落实第二届“应氏杯”围棋赛事宜。

  6月25日现代瓷砖项目在宁波签约。

  7月10日自台北飞抵东京。

  7月11日在东京赤坂王子饭店主持第二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开幕式。

  8月利华(宁波)羊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宁波签约,赴长春出席“应氏杯”全国大学生围棋赛。

  10月利华(宁波)公司动工兴建。

  赴慈城听取兴建倡棋幼儿园及重建慈湖中学勘察设计方案汇报。

  11月24日陪同吴清源夫妇及芮乃伟女九段等在台北参观围棋教育基金会,并亲作讲解。

  “7755”型应氏棋罐问世。

1993年七十七岁

  5月赴新加坡主持第二届“应氏杯”闭幕式,李梦华等应邀出席。

  8月现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在宁波投产,应明皓任董事长。

  10月23日出席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授予荣誉市民仪式,并致答谢词。成为宁波市荣誉市民。


应昌期夫妇在天一阁藏书楼查阅家谱



1994年七十八岁

2月15日再次致函保黎医院,表达捐资扩建意愿。

  3月利华(宁波)羊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投产,任秉道任董事长,范雨生为总经理。

4月2日在上海新苑宾馆出席两岸联合举办的围棋规则学术研讨会。开始筹备第三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4月7日第三次回母校,捐资重建的慈湖中学及倡棋幼儿园工程结顶。

  5月初派倪耀良作代表赴京商谈第三届“应氏杯”职业围棋锦标赛事宜,会见李梦华(时任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写亲笔信致意问候。

  6月初入住台北国泰综合医院,接受第一次手术,确诊为直肠癌,戒烟。派应明皓赴京,进一步落实第三届“应氏杯”赛事宜。

6月27日,郝克强按李梦华指示向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徐寅生汇报有关第三届“应氏杯”赛事宜。

  6月底,国家体委专职委员魏纪中赴台,会见。

  8月27日慈湖中学及倡棋幼儿园竣工。

  10月23日亲率美国、日本、澳洲及港台地区实业家130余人来甬出席“应氏家属捐资兴学和应氏集团创办的四项工程落成(开业)庆典活动”。李梦华、宋汝棼、郝克强应邀出席。应邀在明州大学演讲。

  11月27日派倪耀良再度进京,具体磋商第三届“应氏杯”职业围棋锦标赛事宜,见魏纪中、陈祖德、华以刚等。

  12月徐寅生赴台,会见,并获赠《关于如何打乒乓球》一文。

  第三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大盘敲定。“JWl00”型应氏棋罐问世。


吴清源亲笔



1995年七十九岁

  6月在台北国泰综合医院接受第二次手术。

  7月第三十九届全欧围棋大会在波兰举行并通过采用“应氏棋规”作为欧洲围棋会E.C.F的正式规则。

  9月29日派四弟应昌世赴甬考察保黎医院,落实捐资扩建事宜。

1996年八十岁

  《应氏棋规》正式出版。

  4月入台北“孙逸仙癌症中心”接受化疗和放疗。

  4月23日第三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在上海开幕,因病在台北休养,由应明皓主持开幕式。

  4月24日上海围棋学校奠基典礼,李梦华及上海市副市长等出席。晚,第三届“应氏杯”开幕酒会。

  7月17日飞抵宁波,住“明苑”别墅,接受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黄志强中医调治,病情获得控制,健康状况改善。

  8月派应仲艺考察利华(宁波)公司二期投资项目。

  10月23日上海围棋学校开工典礼,亲临出席并发表讲演。

  八十华诞,上海各界为之在锦江饭店祝贺,林海峰国手同旅日棋士敬送生日蛋糕。

  10月28日飞返台北家中,照常上班治事。

  12月利华(宁波)羊毛工业股份公司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1997年八十一岁

3月26日决定捐资人民币1200万元,重建家乡保黎医院,为民造福。

4月15日再次入院治疗。

7月邀黄志强访台,再度接受中医调治。

8月4日,尿血入台大医院检查。

8月17日转入加护病房。

8月27日中午12时50分逝世。


(弈客编辑YK009)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