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开学第一课》精彩纷呈 柯洁将讲述人机战故事

2017年08月28日18:06 新浪综合


资料图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频道公众号

  自2008年起,由教育部和央视精心制作的《开学第一课》,已成为每年开学季送给孩子们一份特别的礼物,被誉为“儿童的春晚”。
  在这堂课上,明星大腕等公众人物会次第登场,最美教师、最美妈妈等感动人物的故事催人泪下,这样的授课阵容可谓豪华。
  这可谓是史上班额最大的一堂课,来自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的学生可以在同一时段,以同样的方式同上一节课。不少学校会组织学生集体收看《开学第一课》,并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
  通过最近彩排的录制现场,可以知道,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
  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认为,今年的主题演绎,注重让传统文化和当下发生关联,而不是放在博物馆里成为仅仅能欣赏、背诵的对象。
  “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他们身边,依然会影响他们当下的生活。”
  今年《开学第一课》有“五大课堂”和“五大看点”。

  五大
  看点

[看点一]
“书卷”造型的舞台
公开课教室别致新颖



  舞台被布置成一个打开的“书卷”造型,两侧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是两排一共32套课桌椅。到时,32名来自各地的小学生将排排坐好,和台上的主持人“老师”互动。


《开学第一课》彩排现场



[看点二]
郎朗的徒弟VS 意大利机器人
现场比拼弹琴速度



  在《开学第一课》中,郎朗携带他的两位高徒亮相。一位10岁,一位12岁。他们将与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比拼钢琴弹奏,弹奏曲目是《野蜂飞舞》。
  这个意大利机器人名叫TEO。与人类不同,TEO有53根手指,几乎覆盖大半个键盘,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弹奏任何钢琴曲。


《开学第一课》彩排现场



[看点三]
96岁“诗译英法第一人”
讲述长达六十余年翻译人生



  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是本次《开学第一课》最年长的嘉宾。他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诗经》、《李白诗选》、《红与黑》等中外名著都是经许渊冲的翻译后才得以流传国外或引进国内的,他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开学第一课》彩排现场



[看点四]
吴京远程视频
诠释对“武”的理解



  《开学第一课》还特别邀请了最近刷爆互联网的《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他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中小学生分享他对“武”的理解。


[看点五]
吴磊献唱主题曲:
昔日少年,已成栋梁



  今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曲的演唱者是由童星转型成功的演员吴磊,他是看着《开学第一课》长大的。几年前还在写《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的孩子,现在已经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演员。


《开学第一课》彩排现场



  五节
  大课

  第一节:字以溯源
  这节课将讲述年近七十岁的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如何为中国文化而努力奋斗花了20年时间将《说文解字》电子化的故事。


  理查德·西尔斯,1950年出生,美国人。他花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放到网上,中国网友深受感动,因此称呼他为“汉字叔叔”。(图为彩排现场)

  第二节:武以振魂
  在这节课上,主持人将带领大家做起武术闯关接力游戏,包括考验平衡的梅花桩、考验腿功的踢气球等。
  螳螂拳、太极拳和八极拳等三门传统武术的传承人也将来到课上,为同学们介绍传统武术的奥秘和魅力。


《开学第一课》彩排现场



  第三节:文以载道
  这节课上,有“瑜老板”之称的著名青年京剧演员王珮瑜将用京剧念白表演了苏轼著名诗词《水调歌头》。
  董卿、吴磊、任嘉伦将和现场的小朋友们做“用身体拼字”的成语游戏。


《开学第一课》彩排现场



  第四节:棋以明智
  曾与“阿尔法狗”进行围棋对战的青年棋手柯洁也将来到现场,和同学们交流与机器人对弈的感受。


《开学第一课》彩排现场



  第五节:丝绸新路
  丝绸之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走出去”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的岁月中,焕发出了持久的光芒。
  这节课的重要嘉宾之一是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右),她是巴基斯坦第一个本土汉语教师,在巴基斯坦百分之九十会说汉语的人都是她的学生,因此她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


《开学第一课》彩排现场



  思考
  或许对于很多孩子而言,无论这一堂课的制作者怎么来设计,总能收获别样的感动。
  只是,要不同的学生在这相同的一节课中能读出更多的不同,的确要求制作者要有更高的站位,对“开学第一课”进行再思考。
  当我们回到原点对“开学第一课”进行再思考时,你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值得细细品味。无论是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还是各学校自行创意的“开学第一课”,大概都需要关注如下三个问题:


  第一,“开学第一课”到底是谁的第一课?
  显然,学生才是第一课的主角。那么,如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出学生喜欢的内容,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一课中来?
  如果做到了这些,开学第一课便真正成为学生的开学第一课。
  第二,“开学第一课”的第一属性做何理解?
  显然,“开学第一课”的第一属性应该是“第一“。既然是第一课,它就要与第二课、第三课区别开来。如果一项内容可以安排在任何一时段去上的话,那么,安排在第一课就缺少了特殊的意义。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每年秋季开学无非是新入学的学生和升入高一年级的学生。

  据此,开学第一课可以定位于两个教育:一个是起点教育,一个是节点教育。起点教育关注学生新的起点有一个好的开始,而节点教育则是关键时候的一种提醒、一种指引。
  第三,第一课只是一堂课吗?
  当“开学第一课”一年一年办下去有了延续性后,设计者是否需要有更系统、更完整的思考,是否需要把“开学第一课”当作一门课程来开发。当设计者具有了系统的课程开发意识,那么开学第一课便更有针对性、更有系统性。
  “第一课”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它一定要敢于指向完美,即便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一堂课能改变孩子什么,但是,至少这堂课要能触动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北京晚报《今年<开学第一课>聚焦传统文化,郎朗爱徒与机器人比拼弹钢琴》
  中国民办教育共同体《独家 | 关于“开学第一课”的三个追问》,作者褚清源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