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5日 棋友文采
让围棋回家
“让围棋回家”,这是西安晚报社申办第26届晚报杯时提出的一句响亮的口号,颇具亲和力,让人感觉亲切,乡土气息浓郁。
早在两年前,第24届绍兴晚报杯举办时,现任《西安晚报》体育部主任高希广,便向我提出申办第26届晚报杯。当时晚报学会年会同时在绍兴举行,会议的一项日程就是决定第25届晚报杯在南京举行。高希广希望借此机会也将他们申办第26届晚报杯提前呈交学会,请学会尽早研究决定。《西安晚报》在申办报告中提出了十分充分的理由。一是,“让围棋回家”,有两层含义。首先,西安是13朝古都,围棋的发源地,围棋的根就在陕西,好比围棋的老家;另外1993年《西安晚报》承办第6届晚报杯赛,使晚报杯在这片围棋沃土落户安家,他们希望20年后晚报杯再次回归故土,从这两个意义上说就是“让围棋回家”。第二点,自晚报杯第一次落户西安后,20年来西安围棋事业得到了大发展,群众基础更加扎实雄厚,各项围棋活动一年内频繁开展,并诞生了围甲、围乙两支专业队。这与晚报杯当初在西安举行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他们希望20年后再次举办晚报杯,进一步推动西安围棋事业的发展。第三点,2013年恰逢《西安晚报》及西安报业集团60周年华诞,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他们希望晚报杯这一盛事能够在西安再次承办,给报社60周年华诞增光添彩。第四点,经费已有保证,赞助商是一对贺氏兄弟,他俩是陕西智逸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公司董事长贺新文还兼任西安市围棋协会副主席。他说:“我本人就是一个超级棋迷,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一直希望能承办一次全国性的围棋大赛,如今这一愿望终于实现,我感到十分欣慰。”他同时痛快地表示:“你说哪天拨款我就哪天拨款,资金保证到位。”四个理由,句句在理,其中第一个发自肺腑,饱含热情;第三个,报社大庆,希望晚报杯添点喜气,让人无法回绝。因此把晚报杯交给他们,让人放心,相信他们有了1993年的办赛经验,20年后定会再办一届成功的晚报杯。
此外高希广也有一个自己的“小算盘”。高希广是我多年的挚友,人实在,干事积极主动。作为学会12家常务理事单位之一,他还是学会的副秘书长,凡是学会活动,分他点活儿干,都是跑在前面。他对我表示,希望在他任上能为晚报学会多做一点贡献,把晚报学会的主要活动都办一遍,这有点像《太原晚报》的张红旗,学会又多了个热心人。他说到做到,2012年11月首先办了学会年会,借此确认了第26届晚报杯“回家”。这使他欣喜异常。他对我说:“总算了却了我一大心愿,20年前苏大姐(前面提到,办第6届晚报杯时的体育部主任)办的事,也传承下来了。这次能让晚报杯‘回家’,此后人生再无遗憾。”
2012年元月11日在南京举行的第25届晚报杯闭幕式上,西安日报社社长郝小奇亲自从西安飞到南京莅临赛会。在闭幕式交接仪式上,我代表主办单位将晚报杯会旗交到了郝社长手上。当时郝社长非常激动地表示:“能有机会承办国内最顶级的围棋业余赛事,是整个西安日报社的荣耀,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正式进入晚报杯的西安时间,有信心力争办一届最出色的晚报杯。我们将怀着极大的热情欢迎新老朋友再来西安,感受西安古城的新变化,留下最美好的记忆。”我当场也表示:“中国围棋协会和晚报体育新闻学会之所以最终选择西安,是因为西安晚报那句‘让围棋回家’的申办口号,打动了我们的心,也打动了围棋人的心。”因此,这次申办可以说是晚报杯历届申办中最具亲和力的一次申办,表达了围棋人对晚报杯有一种“家”的亲切之情,由此也为晚报杯在发展历程中增添了富有感情色彩的一段佳话。
第26届晚报杯全国业余锦标赛于2013年1月5日热烈开幕,共有54支队伍参加了本届赛事。西安宾馆里人如潮涌,热闹非凡。在开幕式上,我特别说了如下这段话:“晚报杯回‘家’了,我也有了一种‘家’的亲切感。1993年晚报杯初次来到西安,也是在这熟悉的1月,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20年后晚报杯再次回到西安,我想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非常感慨,让我们欣喜的是20年间晚报杯的规模和水准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项赛事已经撑起了中国围棋的半壁江山,我们希望晚报杯在未来之路会越走越好。”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也刻意赶到西安。他也欣喜地表示,晚报杯如今能有如此规模和影响力,是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说明这项赛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重视和好评。他希望通过晚报的力量与宣传,促进地方围棋活动发展。他特别强调晚报杯的宗旨是重在参与以及对各地棋手的发掘培养,这是晚报杯发展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我的记忆中,王老参加每届晚报杯赛,要么是开幕式来,要么是闭幕式赶来颁奖,而这次在西安他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前后整整待了10天。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看来王老也回“家”了,恋着不想走了。
针对老棋手参赛难,新棋手小,少年棋手日渐增多的现象,本届比赛期间举办了领队、教练和老棋手参加的座谈会,对晚报杯参赛棋手的年龄结构及性别做出了一个新的规定,以体现业余所应具有的参与性、广泛性和代表性。这在“规则”中已详释,这里不再累述。为此,西安棋协秘书长李刚毅负责召集会议,整理大家的意见,不辞辛苦,尽职尽责。高希广特意把这条新规则刊登在西安晚报上,公告天下。
本届比赛热烈、周到,直至圆满结束。高希广要求我对这届比赛给予一个评价。他们曾提出力争办成最出色的一届,这是不是做到了?我不好做任何比较,因为没有标准,你是最出色的,那此前25届比赛中谁排第二、第三呢?不能做这样的比较,确实也是没这方面的标准。但是高希广一直要求我对他们这届比赛给个评价,所以后来我就在六强对抗赛结束颁奖时,我做了一个总结,给出了第26届晚报杯是服务最好的一届。当然,也不能说其他晚报办的服务就不好,只能说是服务最好的一届之一。对这个评价,西安方面已经很满意了。确实,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这次比赛安排在四星级的西安宾馆,从住宿到饮食以及大会工作人员的各项服务工作,令与会人士感到很满意,也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这么评价得到了会场上一片掌声。
本届业余六强对抗赛,专业队派出了5名新锐,但是还带了一个老将,就是棋圣聂卫平,是西安方面特意要求聂老来捧场。这一届专业棋手卷土重来,决心“报复”。当时在赛场外,众人还小“赌”一把,华学明“赌”专业5比1胜,王老说专业是4比2胜,谁知最终6比0大胜业余队,大大提振了专业队的士气。胡煜清下来后跟我说:“对不起会长,我们没下好。”我则安慰道:“胜负乃兵家常事,败亦欣然。”值得说明的是,这是聂老至今最后一次征战晚报杯,此后他生病了,无奈与晚报杯暂时告别。令人欣慰的是,聂老竟有如此完美的收官之战,大跌众人眼球。
(弈客编辑YK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