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转载
围棋是个很神秘的东西,有时会攫尽一个人一生全部的心血。
今年以来,在顶尖大赛上,大李不赢古力的棋,却对小李痛下杀手。究其原因,也许按大李的理解古力的棋不完全是暴力围棋,倒越来越像他年轻时的行棋风格。在这里,大李似乎看到了他的围棋精神甚至是理想的传承和延续,所以输而无憾。至于说古力和大李一样都是单身,比较有共同语言,这只是小的方面。
那么大李的围棋理想倒底是什么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小李那样的流派,大家都知道小李师从权甲龙,一直修习的是乱战派的棋法,他自己也说过很少打功夫派棋手的棋谱。虽然最近小李比较推崇大李,但他的早期风格已经定型,决定了他不可能改到下功夫围棋的路子上来。
而古力就不一样了,古力也是攻击型的棋手,但他是大局为重,有时并不是为了攻击而攻击,只是为了获得有利的先手和漂亮的棋形,而且防止有对手的反先。可以说,古力与大李相似的地方在于,局部的手筋定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死活界限。他认为这棋没活,就会攻击;大李则异曲同功,大李是这么认为的,局部的棋形只有没有净死,就可以不应,而脱先走其它的棋。
一死一活,有天壤之别,所以超一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死活的判断,而这是棋盘上随时都可能出现的,随着厚薄的渐渐转换,机会稍纵即逝。
为什么大李当年总能赢棋?说他没有感情,不受形势判断的影响是不可能的,石佛只是外号,并非真的人能变成石头。
其实大李的秘决就是儒家的精神,儒家主张建立威权政治来管理社会,来管理没有教养的小民,却不认同民主制度。仁义道德只是为了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以最小的代价,分配最有限的资源,而且要让所有的人满意。这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社会科学。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你坏,你就坏,不坏也坏。君子与小人自有公论。
儒家强调集体主义,讲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基督强调个人主义,讲究人与神之间的交流,
基督教里人的神性体现在上帝的神性,即三位一体;儒家认为人也有区别于飞禽走兽的神性,不过却是体现在集体伦理当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个众也就是神性的三位一体。儒家追求成为人君天子,实际上是追求三位一体中的最高位格。 基督徒不管从哪个位格出发,无论是本我、自我还是超我,最终追求的最高位格也就是上帝本身。
大李下棋很少主动出击,而是耐心的等等对手的失误。为什么他这么有耐心?而其他的棋手做不到?
人的情绪时刻左右着棋手的计算,这是绝对的。优势时骄傲,劣势时自卑,平凡人很难脱出这种定势。
不仅如此,人还容易被对手影响,从而落入陷阱。对手下棋的快慢、节奏、气势,对自身会造成不悦,都想控制住,以免自信被挫伤。而有时对手根本就不给面子,不在乎你的长考、不在乎你的努力和情绪波动,下出无理手,你甚至想一把将棋盘推翻了,不想玩了。
大李想必在下棋时也有这样的心理,但是他能够不离不弃。他时刻追踪着对手的微妙情绪波动,耐心的跟着对手把棋盘上的实地平均分摊,一直带到官子阶段,最后依靠他的官子绝技一举拿下,常常是半目输赢。
有时他也会输,但那只是因为对手偶尔也会比他更擅于不离不弃,那他就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
因为棋局是无限的,他只要能把棋局拖到最后的二十四分之一目,把对手的耐心耗尽,那他就是最后理所当然的君子。
而古力最近的几盘棋,开始都是劣势,后来逆转,这也有一种——将胜负置之度外,与对手不离不弃、正大光明地决出最后的君子小人——的儒家味道。
不久古力又要与大小李对决了,是成为人君天子,还是成为历史长河中刹那闪过的流星,很快就有分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