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06月30日14:14 新浪体育
围棋天地
非典时期的马晓春实在很勤奋,他就像一位专职作者一样的尽心尽力。问他想不想写大一点的题材稿子,他略加思索后说,很想好好地回顾一下自己以前的对局,要写的话,就先写对曹薰铉的那盘棋吧。
永生难忘之局
“那盘棋一点一滴都难以忘记,相反,决赛倒是一盘也记不起来了。”马晓春回顾道。
之所以对决赛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当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老聂争冠的缘故,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此之前,他一直把自己置于一个冲击曹薰铉的地位上,能在三番棋中打败他,怎不令人惊喜万分!而对决赛,心情亦然不同,毕竟是两位中国棋手在争冠。
当时的曹薰铉给人的感觉的确是高高在上,当时他是世界上唯一的全冠王(应氏杯、东洋证券杯、富士通杯),而马晓春最好的成绩不过是在富士通杯赛中打入四强而已,而且还是仅有的一次。
那一盘棋获胜之后的美好感觉至今马晓春都难以忘记。尽管现在回顾那盘棋,觉得胜负早已明了,曹薰铉一直是在作着徒劳无功的抵抗,但对于当时的马晓春来说,不到最后一步,他哪敢奢望轻易获胜;不到对局结束,他又哪敢保证曹薰铉神奇的“翻盘术”不会再次上演?所以,即使是到收官阶段,他还是在绞尽脑汁地想着每一步,想着究竟怎样才能将这盘棋实实在在地赢下来。
终于等到了棋局结束那一刻,黑棋20目半胜!马晓春如释重负,感觉到就像刚刚在胜负的地狱中走了一遭,最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爬过来一样。
“十三段水平”
对曹薰蕹那盘棋之所以令马晓春如此难忘,还有一个原因是,在赢了这一盘之后,马晓春感觉自己就像一位武林高手被打通了全身经脉一样,从此他就抡开了下。为此他感叹地说,作为一棋手,一生会遇到很多很多道坎,但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其实也就那么一两道。如果没有当年对曹薰铉这一胜,他在世界大赛中什么时候能脱颖而出,就实在难以预料了,但可以肯定的是,1995年他绝对拿不了两项世界冠军了。
“下了那盘棋后,就像通常说的‘对局一结束,棋力十三段’一样,感觉自己真的长棋了。”马晓春如是感慨道。
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同样的对手,不同的对局环境,对对局者的影响竟会有那么大吗?“当然有。”马晓春说:“在世界大赛中,人的心理准备、紧张程度都和平时的比赛大不一样,一次世界大赛对棋手的棋艺、心理素质锻炼效果不知道多少次国内比赛也比不上。”
马晓春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就像王磊和曹薰铉两人在比赛,在平时的训练赛中,王磊也许能够和曹薰铉打个平手,但在世界大赛决赛中,那王磊就很难是曹薰铉的对手了。不是两个人的水平有差别的问题,而是,在世界大赛这样一个很难遇到的对局环境条件下,两个人的水平都能发挥出多少的问题。经历过多次世界大赛场合的曹薰铉虽然也不见得就能百分之百地发挥出水平,但他至少能发挥出七八成,而王磊能发挥出的有多少呢?差别就在这里。
同样的道理,马晓春说,目前韩国棋手获得的世界冠军数看起来是中国棋手的10倍之多,但实际水平差距却远比看得见的成绩要小得多。如果常昊、王磊他们拿到了一个世界冠军,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后,虽然说还不至于他们从此就会夺冠如寻常事,但最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如此艰难,屡屡与良机擦肩而过。
“一个顶多是挣多与挣少的问题,而另一个却是等米下锅,这心态能一样吗?心态不一样,下出的棋就会大不相同。”马晓春如是说道。
解析曹薰铉
第6届东洋证券杯半决赛马晓春对曹薰铉,第二年在同样的比赛,而且是在同样的半决赛之中,马晓春再对曹薰铉,结果两次结果如出一辙,马晓春均是在胜了第一局后在第二局中失手,而后又拿下第三局,从而以2比1的比分胜出。
这之后,无论是在中韩对抗赛还是在亚洲电视快棋赛中,曹薰铉又两次遇到马晓春触礁,几番交手,给人的感觉是,马晓春已降住了曹薰铉,最关键的,马晓春还比曹薰铉年轻11岁,但谁能想到,几年过后,曹薰铉那一杆老枪,不见衰败,却只见分外的锐利与强劲。
怎么回事?好像不太符合通常规律啊。对此马晓春很坦诚地说出了他的看法:“曹薰铉的水平和当年相比,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但他现在的心态和当年那个时候的区别可就大了。当年他是韩国围棋的支柱,在世界大赛中每下一盘棋都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将每盘棋看得很重,输掉一盘棋就好像是天塌下来一样。但后来李昌镐、刘昌赫,再后来李世石也崛起后,他在世界大赛中的心态就完全平和了,再有他该获得的荣誉也都获得了,挣的钱也足够花的了,输赢已被视作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时候他就能以一种享受快乐围棋的心态去比赛,他的水平就能得到近乎完美的发挥,所以他还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
那曹薰铉能这么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难道就与其和年轻人一般的勤奋无关吗?当记者列举农心杯、围乙赛后曹薰铉连续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也要摆棋时,马晓春说:“这更多是一种心情吧。我几年前就对记者说每天看棋半小时,但实际上当时就已不到半小时了。水平到了一定高度后,时间长短没多大意义,但对心情平静与否、好坏与否有相当关系。能说曹薰铉那样摆一天棋后就会长一目两目吗?那这样长下去还得了,他和李昌镐之间不就是相差半目的水平吗?所以那更多是一种心情使然。长期能这样将心思放在棋上,棋力要退也很难。
解剖自己
当马晓春说出解析曹薰铉这番话时,记者颇感意外。既然对曹薰铉保持强大的奥秘都洞悉得知此清楚,那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呢?记得藤泽秀行先生早年就说过,“第一曹薰铉,第二马晓春。”以马晓春的年轻与聪明,稍加用功一点的话,量不至于比曹薰铉差多少啊。
对此马晓春的回答是:“日韩一流棋手可以做到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棋,但中国棋手为什么很难做到呢?这其中的确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日本一流棋手总说收入不是很高,但他们打入一个棋战的循环圈的都是什么棋手啊?下的又都是什么棋?但他们却可以因为棋生活得很好,韩国的情况与此差不多。可中国的棋手又怎样呢?有限的几个头衔战每轮对局费三、五百块钱,即使使足了劲又能挣多少钱?现在一线棋手不少都忙着开公司经商之类,先不说能不能挣钱,如果挪一半的时间出去就不亏的话,那大家就觉得值。相反,如果说静心下棋,一切都将挺好的话,那叫我拿十分之一的时间出去我都不愿意!
“(围棋)协会总要求我们把围棋当事业,这是不错的,我们在投入这个职业的时候,即使没有任何报酬,肯定也会很努力的,就像在第2届擂台赛上,下一盘棋要对五连胜的小林觉了,这一个月就要认真研究他的棋谱,即使不打谱,心里琢磨的还是这个事,现在孔杰、胡耀宇这拨年轻人就是这样,一切还是刚刚开始,不用功”
马晓春:“你问我为什么不能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棋上,这样从长远来看,竞技寿命会长很多,也会挣更多的钱?你说的对,如果我觉得有必要的话,花上几个月、半年左右的时间,肯定还是可以恢复状态的,这一点我有自信。再说,我现在也没说要放弃棋,每天不也在看棋吗?但只要心思没有完全回来,就很难有真正的效果。你问我这段时间更多的时间花在棋上会不会有效果,那我也不知道了,只有等时间来检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