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弘通教育专稿:围棋与意境

作者:何为

围棋与意境

  有人说,人坐在黑白棋子面前,面对着纵横的十九道经纬在眼前无限延伸,就会觉得进入了一种高稚闲静的极美境界,似乎有一种什么东西悄悄地流进你的骨髓,向你吟诵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你弹奏着清风流云、幽谷深涧、高山流水。而象棋却截然不同。楚河汉界,士卒车马,一拿起棋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陡生胸中,似乎手拿金戈,身着铠甲,在古战场上风驰电掣,即使火坑陷阱,虎穴狼窝,也一往直前,出生入死,不成功便成仁,演唱着一曲曲燕赵悲歌。

  的确,文人们从棋看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美。这种美是一种艺术的美,一种境界的美。中国是个审美的民族。尤其在文人的身上,这经过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琴、棋、书、画熏习的人,经过各种艺术精神的浸染,在棋上着到了诗,看到了音乐和绘画,看到了美。

  试想,在清泉古松间,在古寺静院,在凉亭高楼,或和风煦日,或花落鸟啼,或秋月江枫,朋友二三,品着清茗,手谈闲坐。不论输赢,心平气和,投子时清脆的声音犹如起伏的音乐,在这样的境界中,棋本身的美倒在其次,而人、棋、自然、胸境却真成了一幅美的图画。魏粲《围棋赋》序曰:“清灵体道。稽谟玄神,围棋是也。”《扬子法言》曰:“围棋、击剑、反目、眩形,亦皆自然也”。唐李中作诗一首“森林移得自山庄。植向空庭野兴长。便有好风来枕簟,更无闲梦到潇湘。阴来砌藓经阵雨,引下溪禽带夕阳。闲约羽人共赏处,安排棋局就清淡。”他们都没有把棋看作治国安邦或寄托言志之物,他们从美,从自然的观点出发,并不注意棋中的文韬武略,也不在乎输赢胜负,他们只是把下棋看作一种怡情美悦的乐事,体味此中的意味。宋朝的文同也作了一首诗“绕岩萦谷到禅扃,更上危颠最上亭。风搅乱鸦盘古木,雨催群鹭下寒汀。秋田沟垅如棋局,晚岫峰峦若画屏。诗已就成终夕去,远村灯火一星星。”这又是另一种入生体味,另一种遣界,美得凄凉,美得惊心,古木古院,危亭乱鸦。群鹭寒汀,夕阳灯火,还有一盘残棋,棋已不光是游戏的道具,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有感之物。“上见悬崖峻,下见白水湍。仙人弹棋处,石上青萝尽。无处求五童,翳翳惟林峦。前溪遇清月,聊取玉琴弹。”追寻仙人足迹,想象着仙人对弈之时,上顶悬崖,下见瀑布,峭石林立,绿箩依依,这种美境已不可寻,于是以弹琴之声应和清月,为空谷幽涧留下的仙人弹棋之声伴奏。“仙人音莫攀,残棋委台基。坐看星斗出,剑襟遂忘疲。”即使是一副残棋,也是如此的美,如此令人心动。唐朝郑谷更是画出了一幅令人难忘的图画:“相近复相寻,山僧与水禽。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雅道谁开口,时风未省心。溪光何以报,只有醉和琴。”郑谷似乎下棋之意不在棋,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追求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美境。无独有偶,宋朝大才子东坡居士作《观棋)诗,序云;

  “予素不解棋。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皆阁户昼寝,独闻供声于古木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迩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从之戏,予亦隅坐终日,不以为厌也。”

  不解棋而执迷不误地爱棋,即使坐上一天,也不觉得厌倦。说苏东坡爱棋,不如说他迷上了古松流水之间坐弈这样一种美好的意境。因此,虽是手谈,却是心谈。其诗曰:“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与棋者。户外履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抨坐对,谁究此味?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尔。”东坡的诗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用司空图的“棋声花院闲”一句作为标题,再怡当不过了,大才子不是在附庸风雅,卖弄诗文,他深解风味。东坡爱棋,其实是钟爱一种其乐无穷的美妙境界啊!难怪数百年后,明朝的李东阳仍对东坡赞叹不已,“古之不善弈者曰苏子瞻,其言曰: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用是知不工于弈者,乃得弈之乐为深。人之达于是者。可与言弈也。”李东阳认为苏东坡得弈之真道也,只要得到精神上的菁华,便是通下棋二味。司空图“细事当棋遣,哀容喜镜饶”,王夫之“看局发暝烟,下子如流水。著著不争先,枫林一片紫。”明代王光谦“我如东坡翁,有味在无争”。这些人都是东坡的隔代知音。随心自适,逸神忘机。在棋中达到陶然的化境。此外,诗中流露的澄明冲和的情怀。又显示他们人格的魅力之美。

  也有的文人觉得行棋布子中的大刀阔斧,淋漓尽致是一种美。这种美不同于前者的徐纡缓慢,闲淡幽清,这种美是一种雄壮的美,“黑白模糊死尚争”,更是一种悲壮的美。刘克庄《象弈》诗中“屹然两国立。限以大河界。连营禀中权,四壁设坚械。三十二子者,一一具变态。先登如挑敌,分布如备塞,尽锐贾吾勇,持重伺彼怠。或迟如围营,或连如入蔡。远炮勿虚发,冗卒要精汰。负非由寡少,胜岂系强大?昆阳以象奔。陈涛以车败……”诗人在这首诗中,把下象棋写得气势磅礴,犹如用兵作战,冲锋陷阵。充满者一种英维豪气。

  棋美,棋境美。棋具本身也是一种美。方寸之局。摹拟万物,令人遐想,不管是黑白,还是红黑,色彩对比鲜明。在棋盘上构成千变万化的图案。或蜿若蛇形或静如莲花,动静结合,千姿百态。前蜀欧阳炯诗曰:‘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一局同”,棋局的变化无法穷尽。“楸枰静,黑自两奁均。山水最宜情共乐,琴书赢得道相亲,一局一番新。”张继先的词正是形容棋的动静之美的。正因为下棋人的注重棋盘的这种动静之美,制棋人便用各冲材料制作棋具,如木制的、钢制的,象牙制的。据书记载。有一种叫云子的产于我国云南的围棋子。用石头制成,白子对光照射,呈粉红色,黑子则呈淡绿色,棋子美丽如此。真令人叫绝。要是用这种棋子下淇,不叫人眼花缭乱才怪呢。《巢林笔谈》写道“顾文康喜弈,因桌为枰。冒以牛革,名鼓抨,每落子填然有声。公自育。饱食后尤宜创制新异。”

  而各种下棋术语更堪称一绝。《世说新语》记载,“王中郎(王坦之)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古人称围棋为“木野狐”,意思是其妖媚惑人处不亚于人。文天祥‘我爱何如橘子里枰,刘克庄“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把象棋称为“橘中戏。围棋术语如。“畸角儿”、“反扑”、“倒脱靴势”、、“荷叶包蟹势”、“黄莺搏兔势’、“三十六局杀解势”、“八龙走马势”、“打劫”、“一子之差,满盘皆输”,象棋术语“辘轳炮”、“重叠车”、“蟹眼炮”、“巡河车”,“鸳鸯马”、‘车前马后”、“二龙出海”、“雪拥蓝关”,等等,这些术语是语言的美关,智慧的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