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为
围棋与兵法(下)
正因为棋法与兵法如此相似。有人就开始推究是先有棋法还是先有兵法。刘向《说苑》云,雍门周谓孟尝君曰:“足下燕居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此处记载了孟尝君“燕则斗象而舞郑女”之事。似乎战国时己有象祺,其实这里的象棋指的是六博。但终究还是不知道象棋从何时起源。《太平御览》谓“象棋乃周武帝所造,有日月星辰之象”,如此说来。更早了。《博物志》曰:“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么说来。
很早就有围棋棋法了。反对围棋的皮日休在《原弈》中说:“则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他将围棋断为战国诸侯纷争时期纵横家的发明,也是没有多少恨据的。不过在今天人们看来,到底是棋法得益于兵法还是兵法得益于棋法,这无关紧要,只要我们明白兵棋理同,互相加以利用研究这就够了。
说起棋法与兵法的相通,还留下好多故事和传说呢。
《河东记》中记载:“马举镇淮南,有一叟渴之,称南山木强人。能论兵法,验之乃一棋局耳。”这真是一桩奇事。兵法、棋法,归恨结底不过是同一种智慧的两种表现方式,真有殊道同工之效果。清代的魏禧在散文《独弈先生传》中写道:“先生兄弟三人,伯善鼓琴。仲好艺花竹,先生独好弈。或求对,亦不辞也。先生开枰布子,伯仲常待局,先生微问可否。二人各以意对。先生曰;若长于守,若长攻,然皆偏将材也。使握中权,决机两阵,难哉。”独弈先生对他的两位兄长的棋艺不以为然,一个长于防守一个长于进攻,只是偏将之材罢了。能够执掌中权,决机两阵,方才称得上一流高手。
如此看来,难怪历史上的许多伟大的军事家都是弈中高手,他们在南征北战之余乐于下棋,并且精于棋道,也许,他们只不过把棋盘作为演习战场。一盘棋只不过是一次大战的模拟而已。《蜀书》曰:“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这是说的三国时蜀大将费祎在临阵之前、征战之隙,下棋毫无倦意,一上战场就能打退敌人。其实这丝毫不算夸张,围棋时的运筹布局取舍黑白厮杀。与用兵作战有何差异呢?《江表传》曰:“吕范讨山越还,白事于孙策。纵容独与围棋,因论军事。”三国时有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如曹操、孙策、陆逊都是弈棋高手。他们精通棋法,以棋法论军事,留下了弈棋史上的佳话。
晋代谢安的故事更是妇儒皆知。《晋书》记载:“符坚率众号百万,次于准淝,京师震恐,加谢安征讨大都督。兄子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及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遂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县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大兵侵临。谢安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虽棋艺不如人,却胜谢玄。其实。这只是谢安精于用兵之道而已,因为用兵之道与弈棋一样,要深藏不露,临危不惧,并以静制动,弱可胜强。过了些时日,两军作战,谢安仍与人围棋。不久谢玄捷报传来。谢安看完后,仍然缓缓地沉思下子,旁人忍不住探问消息。谢安只淡淡地说:“孩子们大胜。”这件事在《世说新语》中也有记载,真令人佩服不已。谢安似在下棋。其实在调兵遣将,运韬略于帷幄呀!清朝大将左宗棠在出关时自题“战争一盘棋,结局不由人打算”。他也认定战场如棋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如此还是要奋力拼战,力争全胜。
同一种智慧,开出棋法与兵法两朵并蒂花儿,息息相通,真是奇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