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弘通教育专稿:围棋与象棋(上)

作者:何为

围棋与象棋(上)

  明代著名的象棋棋谱《橘中秘》提出:“象戏向因市廛童叟纷然从事,人遂卑为末艺,而弈独高之,所以弈谱充栋而象谱寥寥,即有一二行世,混合鲁鱼,弃同刍狗,迄于今而无不手谈,则弈尤滥觞矣。是知象与弈非有低昂,而人之好尚自为轩轾也。夫弈固玄微,而象尤深奥,如阅弈谱,知与不知,皆可按子而投,至阅象谱,妙须神悟,即素长此道者,不免对之茫然,果孰为轩轾哉,至于势局方残,仅存一二子于枰,而纵横有制,变化无方,实仙子之遗踪,非尘凡所可测,岂市贾村童之能与于此哉,而因以贱目之,不亦冤乎,余故表而出之,以为象愬(同“诉”)枉。”

  很显然,作者为历来象棋被认为是末艺而鸣人平。他指出象棋和围棋并无高下之分。只是人们的喜好不同而已。而且,象棋从某种角度来说甚至比围棋更为深奥。为了正实他这些观点、他持地作棋谱,以示象棋井非末艺.为象棋艺术伸冤。
在我们今天看来,作者的牢骚不无道理,确实,在棋史上,虽有过轻象戏而重围棋的情况,其实,这并无别的原因,只是由于象棋和围棋本身所具有的的文化内涵以及时代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已。

  首先我们看看围棋和象棋的起源.相传早在公元前四千多年前,围棋就已经产生,在古代围棋称为“弈”,“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关于围棋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尧为了教育性情暴躁浮浅的儿子丹朱,才造出围棋以让他修身养性;有的说是舜因为其子不太聪明,曾经制作围棋,在棋盘上训练他的才智;还有的说是禹的大臣乌曹发明了围棋。总之,这一类的说法都是围绕在尧舜禹造棋教育子女,使他们聪明睿智而言的。另外还有一类说法是尧舜禹时代,部落战争之前总要召开部落会议,参会者共同商讨作战大计,各言己见。在讨论中,为了方便,就地作画,用小石子代替兵卒,部署军务大事。这是围棋的萌芽,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围棋是一种智慧的艺术,它的产生就是智慧的结晶。

  关干象棋的起源,还有一番争论,有人说象惧是印度人、埃及人发明的。其实象棋是中国的国粹。因为早在二干多年以前中国就有最早的关于象棋的文字记载,《楚辞·招魂》:“昆蔽象棋,有六博些。”而关于象棋起源的传说就更早了。相传虞舜为了教育他的弟弟发明了象棋,因为他弟弟的名字叫象,才称为象棋。可见象棋和围棋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一书中也承认象棋是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古代中国人模拟战争而创造的一种游戏。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色彩,象棋和围棋从一开始就带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既是一种智慧游戏,而又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才智的工具。甚至是战争的模拟器材。正因为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和象棋的含义也在不断地演变,但其某些中国式的色彩仍无法抹去。虽然今天我们仅仅把围棋和象棋作为一种纯粹的游戏,但是由之引起的关于它们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式的为人处事以及其它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永无止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不可缺少的部分。随首围棋和象棋在我国的发展。爱好的人越来越多,棋艺也在不断地提高,围棋和象棋都成了比较社会化、普及化的游戏了。据研究各种史实资料,历史上关于围棋的资料和记载比象棋要多得多,从各个朝代来看,围棋似有压过象棋之势。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在史书中,虽然反对博弈的文章也不少。但提倡围棋的文章似乎更引人注目,从《论语》、《孟子》起,至《弈势》、《围棋赋》、《棋经十三篇》等等,大批文章把围棋抬到很高的地位,上通治国安邦之道,下至修身养性,把它和‘六艺”相提井论。于是,统治者纷纷提倡之,围棋成了贵族子弟的必修课,在官廷里长盛不衰,形成厂一种官廷文化。长此以往,围棋似乎成了阳春白雪,是高雅雍容之物,寻常百姓敬而远之。至近现代围棋才普及推广,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游戏。而长期以来,由于象棋不像围棋那样玄奥。再加上历代统治者更加注重围棋,因此象棋似乎成了市民百姓的游戏。在人民中拥有更多的爱好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