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02月 24日 17:52 责任编辑:刘笑 来源:中国棋牌网
图为民国总理段祺瑞
段祺瑞,1920年前后的民国总理,人称段执政,酷爱下围棋。当时的围棋国手顾水如、张淡如、刘棣怀、魏海鸿、汪云峰等都陪他下过棋。
少年围棋熏陶
段祺瑞,生于安徽六安,童年跟随祖父在江苏宿迁读书,稍长移居合肥。
晚清到民国初,合肥一带围棋颇为兴旺。比段祺瑞稍大的合肥人刘铭传,是清代官僚中屈指可数的围棋高手,与段氏同时代的围棋名手张乐山,也是合肥人;而合肥望族李氏(李鸿章一族)门中更不乏围棋好手,如李子干、李戚如在光绪、宣统年间均有弈名,他们常邀各地名手至合肥交流,并在合肥组织棋社,结纳棋友。
段祺瑞的少年时代在弈风甚盛的环境中长大,与围棋结上了一生的缘分。
段祺瑞不仅自己嗜棋,他的子侄也喜欢下围棋。长子段宏业的棋艺水平够得上国手水平,在民国初期颇有点名气。当时,次一级的高手如吴祥麟等还非他敌手,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山人顾水如,初到北京遇到的强劲对手也就是老段的这个大儿子。但段祺瑞并不喜欢他的这个围棋国手儿子,就因为段宏业只知下棋却从不想在功名事业上用心,长子这样让老段确实十分失望。父子二人对弈时,也根本不讲什么情面。老子一输棋,常瞪眼斥责儿子:“没出息,就只会下棋!”
段祺瑞身边还有一个人,就是当时与孙科、张学良、卢小嘉齐名被称为“四大公子”之一的段宏纲。此人是段祺瑞二弟碧清之子,他的棋艺比段宏业差,同段祺瑞差不多。
段氏一家有三人都酷爱下围棋,出入的棋客也就多了,一些拉帮结派、趋炎附势而又附庸风雅之辈也常来凑热闹,段府俨然成了个围棋俱乐部。每有重要围棋活动,一些知名人士如任中国银行总裁的王克敏,前清十代肃亲王、入民国后任民政大臣的善耆、大富豪李律阁等等,都纷纷出面捧场,这对于围棋活动的开展自然有利。
推进中日围棋交流
清中叶以后,中国围棋日见衰落,远远落在日本的后面,到清末民初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段祺瑞利用自己的权势,资助围棋棋手,推进中日围棋的交流,确实起过积极作用。
清代官僚大多夜郎自大,段祺瑞也不例外。他起初对日本围棋的水平并不知其底细,光绪末年他充任保定军官学堂总办的时候,常与侨居保定一带的日本人下棋。这些日本人原是一般的业余爱好者,段与之对局常胜,由此总认为日本围棋水平不高。
图为段祺瑞与日本棋手对弈
真正使段祺瑞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围棋实力是1909年日本四段棋手高部道平来华旅游之后。高部道平当时在日本只能算二流棋手,但段祺瑞左右的中国棋手无一人能敌住高部四段,高手张乐山、汪云峰被让二子,段祺瑞本人则要被让五子。从此,高部道平便成为段府的上宾,往来中日之间前后17年,曾到过北京、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等许多地方,与中国棋手对弈估计不下千局。此人在中国活动期间,约有10年左右是由段祺瑞接待、引荐下进行围棋交流的。
中国的围棋古法,开局都置有“座子”(或称“势子”),即黑白双方各在对角星位先摆两个子,千余年来未曾改变,这对围棋的布局变化限制很大,日本早已将此旧法废除了。而高部道平到来后,在中国的这套旧的模式也就被冲破了。
民国初期,除了高部道平以外,还有几个日本名手对中日围棋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些也都与段祺瑞有关。
其一是当时的日本六段棋手广濑平治郎访问北京。此人是日本围棋界重要组织“方圆社”的大将,棋风剽悍凌厉,擅长攻杀。北京名手自汪云峰以下均被他让三子,仍还是他胜得多,因此广濑在北京棋界得了一个令人生畏的绰号“独眼龙”。
1919年夏,日本青年棋手濑越宪作来华。段氏知悉后,特将北京地方名手召集到国务院内迎接他。据濑越回忆,当时国务院门禁森严,来往警卫荷枪实弹,但跨进大门,气氛便迥然不同,围棋会场幽静雅洁,北京名手毕集其中。在段氏周到的款待之下,濑越在北京盘桓数月,与中方高手多有交流。
影响最大的是1919年9月本因坊秀哉的来华。作为日本第一高手,在等级森严的日本棋界,秀哉享有至高的威望。要邀请这么一个名人来华,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段祺瑞请出“财神菩萨”王克敏资助办好这件事。
在北京,秀哉与中国棋手下了近20天的让子棋,随后南下上海。在这期间,他曾授予顾水如、段宏业等人围棋段位,授予段祺瑞本人“名誉段位”。离京时,段祺瑞、王克敏各出3000大洋,作为秀哉一行的酬金。秀哉当年来华,在中日围棋交流史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情。
资助围棋名手
围棋易学难精,要精于此道,得下功夫,这就得有个安定的生活条件。清末民初,民不聊生,一些围棋名手鲜有生活优裕者。
民国后10年间,段祺瑞权势日隆,对围棋的兴趣有增无减。他资助棋手有两种方式:一是挂虚职、支干薪;二是对局时给奖金。据说,段府每个月用之于围棋的开支常超出千元。
在众多的棋手中,有两个人追随段祺瑞时间最久,一个是汪云峰,再就是顾水如。前者是北京人,清末已享盛名,是民初棋手中资历最深的前辈,思路敏捷,多才多艺,吹拉弹唱、诗文词赋均有所长,棋更下得好。后者是金山枫泾人,1914年离沪进京,年方22岁,段祺瑞视他为“弈林不可多得之天才”。1917年春,顾被选送日本留学深造,成全此事的即段祺瑞和曾任北京朝阳大学校长的汪有龄。越两年,顾水如归国后棋艺称霸于北方,成为段府的“第一棋士”。汪、顾二人与段氏关系非同一般,时人常戏称之为“棋顾问”。段祺瑞在1926年被迫下野之后迁居天津,顾水如仍是段府的常客,他在天津福禄林饭店开辟了一所棋会,又在天津《商报》编围棋专栏,介绍围棋棋艺,对促进围棋发展起过推动作用。
段祺瑞在围棋界最为人称道的一件美谈,当数他与旷世围棋天才吴清源的故事了。
图为为“昭和棋圣”吴清源在对弈中
吴清源,1914年生于福建。清源父亲曾去日本做外交官,常从日本带回围棋书籍。清源少有棋才,因此如获至宝。日夕研习,进步神速。9岁便能与一些国手对局。后吴父亡故,家道中落。1925年春,11岁的吴清源和母亲本欲从北京南下回家乡。行前“棋顾问”顾水如将吴带到段府。段祺瑞见小孩子这么小,就受二子“试试”吴的棋力。吴当然不懂得当时在段府下棋的规矩。老段输得惨不忍睹,以致他沮丧得整整一天不想会客。不过,吴清源并没有因此受到冷遇,段祺瑞即做主每月拨款100元给吴少年作为“学费”,让吴继续留在北京下棋。那时,雇个佣人,每月只需要付两元钱工钱,100元不是个小数目。吴清源因此靠下棋得以维持一家生计。日后他东渡日本,威震东瀛棋坛,被称为“昭和棋圣”,成为这个围棋帝国的顶级人物。
传说,一天,段祺瑞要同吴清源摆棋,顾水如等事前暗示吴清源,请他留有余地,暗让段执政。吴清源暗想:既要保持自己的棋誉,不能输棋,又要照顾段老的面子,不能赢棋,那么只有下和棋了。这一局棋,段祺瑞执黑子,结果下了2百余着,终于构成和局,为老段挽回了颜面。
暮年的上海弈事
段祺瑞到上海定居是在1933年初。“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担心日本侵略者与国内军阀相勾结,特派遣亲信持他签署的信件到天津,请段祺瑞南下“颐养”,以便随时“商谈国是”。
上海自民国以来,围棋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当地富豪张静江、张澹如的周围,早就有一批棋客,北方棋界的“大后台”段祺瑞的到来,更使这个地方的围棋兴盛起来。北方重要名手刘棣怀早在段祺瑞下野之后就南迁上海了,北方棋界精英雷溥华、王幼宸、余冠周等也先后赴沪,就连年近古稀的棋坛元老汪云峰也曾一度南来上海。至于顾水如,则仍是段府的常客,自己还在私宅办起“上海弈社”。
30年代中期,上海迅速取代北京,成为全国围棋名手汇集的中心。
段祺瑞在天津时已患有神经性关节炎、染过猩红热,到上海那年已是69岁的老人,须发全白,体力日见衰弱。1934年5月,日本著名棋手木谷实(当时六段)、吴清源(当时五段,尚未入日本籍)一行来沪访问。吴清源与木谷实当时在日本棋界被称为天才和鬼才。两颗巨星来上海,自然又是棋界的一件大事。吴清源不忘故旧,造访段祺瑞,一个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个是老态龙钟的遗老,两人相遇,感慨万千,他们再次纹枰对坐,手谈一局,结果吴清源以小败终局。段祺瑞心中当然明白其中的意义和情分。
这一年夏天,应蒋介石之邀,段祺瑞曾前往庐山避暑,随行者有段宏纲与顾水如。段见蒋,曾谈及围棋,并提到吴清源。说起这位稀有的天才有可能加入日本籍,将是中国的一大损失,应设法召吴回国,指导国人棋艺,否则日本围棋越来越强,中国会越来越落后。蒋介石当面唯唯,然而老蒋当时哪有心思去办这类事情,结果也就不了了之。
1936年10月,段祺瑞胃部又一次大出血,终于不治,11月2日晚上8时死在宏恩医院。他殁后一年有余,新闻界名人陶菊隐先生在一篇《从下棋讲到做人》的文章中说:“老段死了,斯人而在,斯道(围棋)尚有人提倡。现在我国围棋高手们自段合肥一瞑不视之后,惶惶然有曙后孤星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