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为了中日围棋手一争高下而举办的“应氏杯”比赛让“富士通杯”比赛抢去了世界第一的名头,这个由日本出资举办的比赛冠军为10万美元,而比赛也果然没有肥水流到外人田。“富士通杯”的第一届共有5个国家的16名参加,其中日本有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宫正树、赵治勋、林海峰、白石裕、今村俊也7人,中国则是聂卫平、马晓春、曹大元、俞斌,韩国是曹薰铉、徐奉洙、张都轸。另外两个名额给了欧洲和美国。富士通比赛采用一局单淘汰制,赛前人们看好的是当时日本第一人小林光一。如果说日本人有对手的话,那么第一个就是中国的聂卫平,因为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辉煌让人感觉聂卫平也是世界冠军最有力的争夺者。第二个让日本人感到威胁的人物就该数到韩国的曹薰铉了。
1988年4月2日,首届“富士通杯”的第一轮比赛在日本东京打响,比赛前几轮的进程正如人们所预计的,日本小林光一淘汰了曹薰铉,林海峰淘汰了韩国的徐奉洙。只是半决赛的结果有点出人预料了,两位被当时认为最有希望拿冠军的小林光一和聂卫平被武宫正树、林海峰淘汰出局了。武宫正树曾经多次被小林光一打败,几乎是见了小林光一要打哆嗦的人,小林光一的出局让人感到意外。而中国聂卫平的失利同样让人感到意外,因为林海峰虽然厉害并且在日本曾经辉煌一时,但毕竟属于“过气”棋手,而不幸的是,这位棋手的绰号叫“二枚腰”,意思就是很难将他打倒,聂卫平没能打倒他。
这一届的冠军是武宫正树,亚军是林海峰。虽然结果有点出人意料,但日本人还是满足的,毕竟冠军没有跑到外人的口袋中。这种情况持续了五届,日本棋手可谓对得起赞助商。但在1993年的第6届比赛中,韩国棋手包揽冠亚军,刘昌赫战胜了同胞曹薰铉获得冠军,终于打破了日本人对这一比赛冠军的垄断,从此,韩国在中日韩三国争霸中开始扮演强者的角色。到2001年举办的第14届“富士通杯”比赛,日本和韩国获得的冠军数已不相上下,所以这一比赛应该说是日韩在争锋,而中国处于望尘莫及的地步,马晓春仅在1995年战胜小林光一获得了一次冠军。更可惜的是,其他中国选手六次进入决赛均无功而返。
第18届富士通杯已尘埃落定,可是期间发生了主办方日本拒绝网络直播、电视直播,不公开比赛的棋谱等事件,余震不断,甚至传出了停办的消息。作为和应氏杯齐名的世界级重要比赛,富士通杯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世界围棋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世界级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