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吃围棋---须知

来源:弈城围棋 湖边一棵葱



          本人擅烹痴棋。擅烹,略有境界;痴棋 ,痴而不精。
          某日,得袁枚(清)之《随园食单》,味酣。揉棋细品,相得益彰,回味无穷。
         《随园食单》之精,在于《须知单》。

          先天须知。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
没有好的食材,就是让易牙来烹调也做不出好吃的菜。本性愚钝,就是让孔子,孟子来教他,也无济于事。
不一样的物体有不一样的特性,人的秉性也是各不相同的。
什么样的食材做什么样的菜;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事。
有的食材可以做拔丝菜,有的食材就做不了拔丝菜。
有的人有学围棋的潜质,有的人就是让老聂,老曹教他也是白费。
现在,有的家长不惜血本要让孩子考段。这些家长有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适合走职业围棋的路。化了血本,耽误了孩子。得不偿失。
本人在80年代学棋。住同学(教我下棋)家里半个多月。一开始让我9子,半个月后和我平下,以后是我给他指点。后来,上老TOM围棋,注册1段,瞬间被打到18K。努力了一年有余,打到3段。再下就很累了。随着年岁的增大,现在下棋也就图个棋中之乐了。人啊,贵有自知之明。

           洗刷须知。
          “---肉有筋瓣,剔之则酥;鸭油肾臊,削之则净---谚云:若要鱼好吃,洗的白筋出”。去污存真。
           鱼有腥味,在洗鱼的时候把鱼肚中的黑衣洗干净,就基本去除了腥味。肾有臊腥味,放点陈醋泡段时间就去除了。
          在初学棋时,就要认真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要学会专注。这是最难的。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容易被转移注意力,这几乎是所有孩子的特性。
          要让孩子一开始就下慢棋。据我观察,孩子下棋一般都下的很快。这是初学棋时最不好习惯。
          要学会对待输棋。孩子好胜心强,输不起。那就要有心训练,逐渐使他看淡输赢。
          如是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於之莹,小丫头一个,下棋却老练沉稳。从下棋的内容,下棋时的神态,可以看出,她心静如水,如天山纯玉,毫无瑕疵。但凡如此,才可精进。
           
          配搭须知。
         “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
          什么样的围棋好看?
          古力和李世石的棋好看。刚者配刚。
          曹燕子和马晓春的棋好看。灵者配灵。
         “亦有交互见功者,炒荤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荤油是也”。
          犹如磨王邱峻对李世石;毒蛇小崔对常昊等等。
          铺地板,收官子的棋,棋友们一般都少了激情。
           
       作料须知。      
      “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大姿,虽善涂抹,而鄙衣褴褛,西子亦难以为容”。
       长的漂亮,也会化妆,可一身破烂衣裳,西子都不敢看了。
       人要衣装,棋要踏实。
       小飞,大飞,尖,点,刺,靠,手劲---一通上,看似热闹,可用的不是时机,不是地方,与周围的形势不配,就毫无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且酱油清浓之分,油有荤素之别,酒有酸甜之异,醋有陈新之殊,不可丝毫错误”。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局势,要用适当的围棋技法。看到人家连跳几跳,你就连刺,看似把人家刺成了一根棍子,全是单管,可同时也把人家给刺厚了,使后面的对局失去了变化。
在一盘棋中,也应遵循如此规则。思路的前后相接,行棋的先后次序,子力的左右搭配等等。
            
          调剂须知。
         “调剂之法,相物而施”.
          五味之中,咸是基本。盐放少了,淡而无味,放多了,咸的“眉毛都要掉下来了”。.用现在养生学家的话说不养生,要得高血压的。当然,还有的菜品是不用调味的,那就是老聂最喜爱的大闸蟹。吃螃蟹的人要说了,吃的时候不是要蘸醋和姜末的吗?没错,姜末醋是佐料,主要作用是与寒性的螃蟹中和,以免寒性侵胃,对身体不好。有谁把螃蟹蘸着盐吃的呢。
          当然,用螃蟹烹制别类菜肴那就要另外调味了。
  
          味,就如围棋中的死活,不知咸味,不可调味;不知死活,如何下棋?
           
          所有的调味,都要保持主要食材(主料)的原味(本味),不可轻易破坏。小徒儿要喝老母鸡汤,在我的指导下,鸡汤清冽,鸡香扑鼻。此鸡汤加盐之外,不加任何调味,就是要保持鸡汤的原味。有些人听了什么养生讲座,在鸡汤中加入香菇,木耳,还有味数不少的中药材。这哪是鸡汤,这明明就是汤药啊。
           
          围棋的本味,是简单。一个棋盘,两付棋子。规则也简单。就如老聂吃螃蟹,一蟹二醋三老姜。

          围棋的本味,是变化。围棋盘上有361个点,每一点有下黑棋,下白棋和双方不下棋三种情况,每增加一个点,就增加三种可能的变化,于是,就有3*361可能的变化。北宋沈括据此推算出“大约连书万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数”。就是在1后面连写172个0,也就是1*10的172次方。这是天文数字。现代数学家使用计算机验证,沈括的结论是准确的。如在算上打劫,倒扑等情况,那还远不止沈括计算出的变化。


          看似简单,变化无穷。以本味为基础,用甜,苦,辣,酸调制出各种味道,丰富了菜肴的味型,满足了食客的需要。于是,就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中国菜是舌头的菜之说。

          日本的棋,着重棋形。就像日本料理,是眼睛的菜。好看。


          韩国的棋,着重实战。就像川菜响油,是鼻子的菜,好香。

          中国的棋,着重平衡。就像中国菜,一菜一味,百味调和,是舌头的菜,好吃。

          咸,味之本源,四平八稳,功力深厚,如李昌镐。

          甜,回味之源,绵长深远,亲切可爱,如黑嘉嘉。


          辣,味之前锋,搏击长空,快意恩仇,如李世石,古力。


          酸,凄凉之解,迂腐之形,嫉恨交加,如马晓春。
          苦,苦过伤心,过苦伤气,心气皆苦,东瀛自食。

          独用须知。
          “---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用五味调和,全力治之,方能取其长而去其弊。何暇舍其本题,别生枝节哉?”
        有一道苏帮名菜---蜜汁火方。火方,火腿中最好的一块。此料有独特而浓郁的火腿味。烹制不好,味差而口感柴。烹制此菜,只用冰糖,蒸制4小时以上(做工复制,不赘述)。
此菜不用配料,独用火腿中方,才保持此菜的独特而浓郁的口味。
        下围棋时,在特定局势下,要度过就只能度过,要做活就只能做活。唯此一手,就别节外生枝了。
      
      火候须知。
      
         有次,朋友让我搞几个苏帮菜,以丰富酒店菜品。我说,每天请我一顿酒,教你一个苏帮菜,今天就教你香酥鸭。将鸭子(最好用苏州太仓的飞鸭)洗净,腌制4个小时,洗净,上笼屉蒸2个半小时。凉后,拍上干淀粉,起大油锅,炸两次即成(本菜制作细节省略)。
         次日,朋友对我说,鸭子是蛮香的,就是不酥。我问蒸了多长时间?朋友答,1小时。火候不到啊!
         
         火候,用火的功夫。      
         大火,中火,小火,这是火力的控制。什么样的菜,用什么样的火力。


         炖,焖,煨,炒,溜,爆等烹饪技法,是对火力使用时间的控制。



         火力的控制和火力使用时间的把握就是火候。所谓:“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须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则物疲矣;有须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后用文火者,收汤之物也,性急则皮焦而里不熟矣---鱼起迟,则活肉变死。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烧,则走油而味失---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袁枚(清)
      在围棋中,最能体现火候的就是王积薪的围棋十诀。

         第一诀,不得贪胜。讲究的是个度。适可而止,不能过度。齐鲁名菜爆双脆就充分体现了对度(火候)的把握。必须大火爆炒到7分熟,出锅---上菜---品尝成就了后3分熟,火候拿捏恰到好处才为上品。过度,老而柴;欠度,就不熟。围棋赢半目是赢,赢50目是赢,赢就可以了,追求要赢更多的目数,就是过度了。


         第二诀,入界宜缓。讲究的是时机。过早,局势复杂,不宜把握;过晚,有所准备,宜被攻击。姑苏名菜响油鳝糊,经典就是最好的响油。过早或过晚响油,饕餮们都享受不到响油的乐趣,就要在鳝糊一上桌就响油,噼啪的响声带出鳝糊的香气满桌,使菜品达到顶点。当然,油温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此菜品的效果。


         第三诀,攻彼顾我。讲究的是兼顾。我小徒弟(九公主)经常被我提醒,别光攻击,先要下厚自己。我小徒弟就经常光顾攻击而败下阵来。本文开始介绍的香酥鸭,一菜两种烹饪技法,先蒸后炸。我朋友为什么没做好呢?香了,是香炸的缘故,不酥,是因为没有蒸透(没有蒸到要求的时间)。蒸透了,就酥了;香炸了,就香了。两者要兼而顾之,才为菜之上品。
   
         第四诀,弃子争先。讲究的是次序。在特定情形下,争先手是最重要的。要争先手,就要放弃一定的利益。这里的弃子,是指可以放弃几子而争先手,也可以理解为,为争先手而暂时放弃某个情势。在争先手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次序。看看姑苏名菜松鼠桂鱼是怎么操作的。洗净,去鳞去内脏,弃子留鱼身;去鱼骨,弃子留鱼身;去鱼头待用,暂时放弃某个情势。
         用斜刀和直刀,开出花刀,腌渍,拍粉,油炸成型,淋上糖醋汁,发出嗞嗞声,如松鼠叫,成菜。暂时放弃的鱼头(某个情势)也腌渍,拍粉,油炸成型,与鱼身一起码成松鼠形。先放弃,再成型,这就是次序。
         第五诀,舍小就大。第六诀,逢危须弃。与第四诀有相通之处,不难理解。
      
         第七诀,慎勿轻速。讲究的是平稳。不可超速,超速就车毁人亡。欲速不达。姑苏名菜酱方的制作很能说明问题。取硬肋条开方形,腌渍4小时,洗净,焯水,先煮2小时,再上笼屉蒸4小时。出笼屉浇汁成菜。此菜就是讲究火候,急不出来。没这么长时间的火候就是不好吃。慈禧西逃,近西安时,负责接待的官员催促厨师,老佛爷快到了,肉好了没有?厨师急了,对着肉锅就撒了泡尿。慈禧到了,肉也好了,还夸好吃。尿里含碱,使肉快熟起一定作用。此乃一笑话。苏东坡的吃肉窍门是: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一个小窍门,在做芋艿,莲藕时,放点食用碱,可以让芋艿,莲藕酥烂好吃。
   
          第八诀,动须相应。第九诀,彼强自保。第十诀,势孤取和。此三诀都可以理解为棋局的平衡。在蒸鱼时,要在盘子上先垫竹签,或是葱段,或是姜条,为什么?是让蒸汽能达到整个鱼身,而不至于鱼的上面熟了,鱼的背面还是生的。蒸鱼也是火候?当然是。蒸的时间长了,鱼老而柴;蒸的时间短了,鱼还是生的。不同的鱼,蒸制的时间也不同。这都是一种平衡。
          一个厨师,要烹制出好的菜品,对火候的把握是关键。                                    


          一位棋手,要下出好棋,对围棋十诀的理会是关键。


          对火候的把握,对十诀的理解,看菜谱,看棋谱,看电视教学,都只能解其表。真正的理解是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的。只可意会。


         色臭须知。
        “然求色艳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饰便伤至味”。
         一菜一色,一菜一香,不可过多粉饰。有些烹者,为了弥补在烹制过程中主料颜色的变化,就加色素,为了增加菜肴的香味,就加香精。完全失去菜肴的本色,本香。
韩国围棋强调实战,为了取胜,往往不顾棋形,连续的愚形都下的出来,很是难看。日本围棋,棋形正,好看,但在世界大赛中经常被淹没;韩国围棋,棋形歪,难看,但在世界大赛中取胜无数。
          这也许是不同时期,对围棋的理解不同。或者是不同时期,对围棋的追求不同。
          在没有色素,没有香精的年代,一菜一色,一菜一香,还能保持菜肴的原有形态。科技的发达,使低成本,高收益成为可能。于是就不择手段了。
          日前,有饕餮好友发牢骚“现在哪里还吃得到原本的苏帮菜”。现在已经不可能吃到原本的苏帮菜了。响油鳝糊,黄鳝都是饲养的了;樱桃肉,太湖猪都快绝种了;清蒸白鱼.,白鱼都是一斤左右的了(太湖白鱼要先爆腌,鱼越大肉质,口感越美),等等如此之类。我们现在吃的,还有纯天然的吗?怀疑!于是,所谓的养生学横行;于是,所谓的纯天然大行其道,大涨其价。现在的养生学纯粹就是胡说八道,现在的纯天然就是阳光下的谎言。
现在的围棋,斗力十足,美味大差。往往开局就战,一战到底,没有了围棋的回味。
   

           现在的 围棋已经处于彩棋为先的时代,或者说,赌博(功利)围棋已经占据了现代围棋的主流。只不过赌资被美化为对围棋的赞助。
          我问,20年后我们吃什么?20年后围棋还是“围棋”吗?

          迟速须知。
          以前在家里请客,一般都提前几天和客人约好,自然有时间准备菜肴。有的时候好友突然到家,那就得要准备“急就章”之菜。
         “如炒鸡片,炒肉丝,炒虾米豆腐及糟鱼、茶腿之类,反能因速而见巧者,不可不知”。
          徒弟问我,围棋哪最大?布局最大?大场最大?
          否。围棋做活最大。或者说急所最大。
          做活最大,棋都死了还下个啥。
          急所最大,根据局势不同,急所不同。有时天王山最大;有时孤棋连接最大;有时多送数子被吃最大,等等。复杂之极。


         变换须知。
       “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觉心花顿开”。
         围棋自变换无穷,棋手也风格独特。
         李昌镐,扎实,稳健,胜券在握。
         李世石,狂放,好战,激情四射。
         古力  ,奔放,嗜斗,醉歌豪情。
         磨王邱峻,地沟小强,宇宙武宫等等。
         各具风格的棋手与无尽变化的棋局,形成了围棋本身的特色风味,使围棋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

         器具须知。
        “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惟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 ,参错其间,方觉生色”。
         菜品讲究色,香,味,形,器。                                                                                         
         菜好,配器融洽,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一个棋盘,一副棋子,组成了围棋器具。看似简单,却大有讲究。
         棋盘以榧木制为最上品。榧木材质坚实牢固,纹理细密通直,色泽金黄悦目,气味芳香怡人。棋子投于其上,其声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棋子附盘稳如泰山,其典雅华丽之姿,被棋界推崇备至。
榧木棋盘最名贵,棋敲上去,棋盘会微微下凹,这样棋子便不会移动。收盘时,用毛巾醮热水一擦又会恢复原状。可见榧木之奥妙。
         好棋盘,自然要好棋子来配。上品棋子,非玛瑙,云子莫属。玛瑙围棋子采用优质的天然黑白玛瑙,运用琢玉技术,切粒、定型,再通过手工打磨抛光。经过十几道工序制作完成,造价昂贵,实属难得。云子以云南“永子”最为称道。黑子“仰视若碧玉,俯视若点漆”,呈宝蓝之光;白子润如羊脂,色沁淡绿,呈雅静之美。云子质地细腻如婴肤,冬温夏凉,声脆而沉,与榧木棋盘相合,是为绝配。
         高手配尚器,“参错其间,方觉生色”。

        上菜须知。
        

       “上莱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上菜有上菜之法,下棋有下棋次序。
       下棋大局,无非开局,中盘,收官。
       中盘大战,次序至关重要,有丝毫差池,满盘皆输。
       收官时节,不可有分毫误差。先手先收,后手后收,抛劫收后尤在半目之间。岂可乱序行棋。

       时节须知。
      “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也”。
       俗说,什么时候吃什么食材。
       干腊宜夏食,腊味是寒冬所制,夏食腊味,相得益彰。“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
       下棋之时,时机是要点。何时点刺?何时关跳?何时点方?何时镇头等等,均要把握好时机。抛劫过早,无劫可打;抛劫过晚,无劫可争。
      

        多寡须知。
        一道菜,主料辅料搭配有多少之分,一般都是主料多,辅料少。
        根据一道菜所使用的烹饪技法不同,主料的分量也是不同的。如果是溜炒菜,主料不可过多,一般在半斤左右。如果是煮焖菜,则主料就要多,如白煮肉,都要在20斤开外,不然就主味不够。凡此等等。
        围棋布局时,非常讲究子力的分布。老聂说,50步之内天下第一。50步之内,就是围棋的布局阶段。可见,老聂对子力分布效率的理解是何等深刻。朱元璋擅下模仿棋,其实这也是在把握子力的效率。黑3连星开局,白对3连星。看似黑白各占一边,黑白子力都不均衡。
        其实,这就是一种平衡。如道之阴阳鱼图。子力的局部平衡和子力的全局平衡极其深奥,复杂。非须经数十年不得其解。

        洁净须知。
       “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粉。闻菜有抹布气者,由其布之不洁也;闻菜有砧板气者,由其板之不净也”。
        此讲究的是纯净。
        围棋是纯净的。纯洁的围棋才是有艺术生命力的。
        一友混迹围棋网站多年,专以假棋为生。我问如何看假棋?或如何搞假棋?友答黑幕层层,不可言语,只可意会。
        博戏本无不可,泛滥则成灾害。
        有些孩子在网上学棋,已入歧途,要么玩23,要么押棋。押棋对长棋还有所帮助。玩23那简直就是害人。那些有点潜质的学童都已被荒废了。
        更有甚者,有些职业棋手甚至一些网管也搞假棋。据我所知还不在少数。情以何堪啊!
        该到纯净围棋的时候了!


        用纤须知。
        烹制菜肴,有时要用芡(纤)粉。做肉圆,要用芡粉,否则不能成团。有些菜要上浆,有些菜要挂糊。作用无非是让菜品成型,裹味。
       上浆,取菜之口感。
       挂糊,取菜之形状。
       恰当,口感上佳,形态优美。反之,菜不成上品。

       在围棋上就是使用技法的时机把控。
       打入过深,易受攻击,或被全歼。
       打入过浅,不痛不痒,或可忽略。
       点,刺过早,攻击不成,失地被攻。
       镇,飞过晚,逃之夭夭,得不偿失。
       等等此类。
           
       选用须知。
       就是取料之法。
      “---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药菜用头,芹韭用根;皆一定之理。余可类推”。
       做什么样的菜,取什么样的料。苏帮家常菜小鸡炒毛豆,就要用小雌鸡。淮扬菜中的炝虎尾,就要用黄鳝肚档。
       围棋实战中对子的取舍很重要。围棋十诀中有弃子争先。老聂的棋局中也常有大弃子名局,棋迷就有:老聂布局独天下,弃子不顾二十一之笑语。只要对全局有利,多少子该弃就弃,管他三七二十一。
       罗洗河在三星杯决赛中下出三劫循环,本可和棋。神猪果断弃劫,夺得冠军。
       这些都是围棋子力取舍的经典。


       疑似须知。
      “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
       味道浓厚,但不能油腻。上海菜浓油赤酱,但不油腻。长三角名菜油爆虾,过油,味浓,保持了河虾的鲜美,又不油腻。怪不得苏州上海的美女们如此喜爱这道菜。
       味道清鲜,但不能淡泊,淡泊,就是淡而无味。苏帮菜中的水晶虾仁最具典型。河虾去壳,去线,活水浸泡数小时,控水,上浆,过油,滑溜,菜色晶莹剔透,口感滑嫩细腻,味道清鲜无比。菜中上品。
       在围棋实战中,攻击不可过猛;防守不可过怠。要攻击不忘防守,防守连带攻击。围棋术语中有本手之说,有杀漰了之说。本手就是不过分也不懈怠的一手棋。杀漰了就是光顾攻击,忽略了防守。所谓不攻不活,一攻就活。此中分寸的拿捏很是难得。
      
       补救须知。
       “---则调味者,宁淡毋咸”。方有补救之法。
        做菜调味,一开始要淡,逐步加料。开始就咸,以水兑之,失去原味,烹饪大忌。
       围棋作法,应循序渐进。
       布局,中盘,收官,是围棋三则。
       由于受功利围棋的影响,现在很多棋手开局就战,一站到底,往往不满百手,棋局告终。万一不利,无可救药。
棋要一步一步的下,不可急于求成。
        战斗的棋,杀的激烈,杀的精彩,杀的好看。围棋攻杀,本是基本功之一。以其一,概围棋全貌,失去了围棋的博大精深,失去了围棋的无穷奥妙,失去了围棋的无尽变化。
        失去了围棋的围棋,就是失去了围棋的生命。

        本分须知。

       “满洲菜多烧煮,汉人菜多羹汤,童而习之,故擅长也。汉请满人,满请汉人,各用所长之菜,转觉人口新鲜,不失邯郸故步”。

         满,汉菜肴,各有所擅长,各有习惯。汉人请客满人用汉菜,满人请客汉人用满菜,让被请客人口感新鲜,不失各菜原味。
        “汉请满人用满菜,满请汉人用汉菜,反致依样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矣”。
         反之,请满人用汉人做的满菜,请汉人用满人做的汉菜,那是依样画葫芦,名不副实,就如邯郸学步。
         人各有本性,棋各有擅。                                                                              
         从棋迷给高手的绰号就可以看出棋手的特点。
         曹燕子,聂弃子,崔毒灵猪磨王邱。
         马小飞,金大锤,宇宙地沟大力摧---
         同性格的棋手下出的棋也特色鲜明,是为围棋的又一风景线。




       本人痴棋,棋技不精。故本文对棋之理解肤浅。望多指正。




另外,本人是个电脑盲,不会排版。凌乱不堪,请多谅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