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刀刃上的中庸——藤泽秀行的境界

来源:新浪博客 红眸的博客 2009-05-11 01:15:34

    秀行远去,凭吊声连绵不绝。借此时机,又读到了他一生种种言语。或放浪,或深邃。这个将日本众多头衔的第一届冠军席卷而去,连霸六届棋圣,以66岁高龄摘下王座战的围棋豪强同时又是个酒鬼、赌徒、贪恋女色和多年身患癌症之人。秀行的传奇一生让我对围棋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受。那就是“境界”为何物?

    围棋是中国人发明的,所以骨子里面有很多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气质是什么呢?不敢妄言。不过说是一种儒、道融合的人生观世界观总不至于太错吧。内心想往道家的出尘,行为遵循儒家的操守似乎很具有完美意义。道家也好,儒家也罢,都讲求平衡。于是,围棋之于文化意义上的最高境界也正如吴清源大师所说——和。

    最能体现这种和谐感的就是所谓的“定式”。围棋的路数繁复,有些开局的变化,约定俗成,渐渐演变为固定的走法,被广为采用,便成了围棋术语里所说的“定式”。在围棋定式词典里,这种东西有数十万种之多,且还在不断飞速增加。既然是定式,也就证明不管如何,黑白双方都可接受,否则定会大打出手。于是定式的结果必然是“两分”的。有人比喻说就是两人分一百元,最后一人五十,皆大欢喜。

    这种“两分”其实正是围棋作为中国文化深层符号中一种很高的境界标尺。颇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为——中庸。

    世俗世界,尔虞我诈,人人欲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苍天为圆盖,大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结果呢?“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人生太多的忧伤困苦,其实皆来自于一丝贪念。如果人人都把生活中追求的标准,从一开始就定在“两分”的合理程度上,这种守衡的心理大抵会收到很多快乐吧。我总在琢磨“聂卫平”这个名字,不知是他家谁起的。只要保卫着“平”就行了,不求赢。这样其实就是赢了嘛。不要总想着胜利,只要不败就OK啦。

    这种人生智慧给我们的启迪就是两分法——追名可以,不要太火。需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逐利可以,不要巨富。要防止被金钱侵蚀,当然也要防止眼红的小人算计;读书时必要的,但是不要读得太多。博士后都被称作“东方不败”了;要爱好广博,琴棋书画、大小球艺全要懂,但是钻研太精了就是玩物丧志;好饮,不醉;好色,不淫……凡此种种人生准则都能遵守一定是完美的世界!

     不过这种古典主义的人生当真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吗?让人质疑!还用围棋来做比喻。二三十年前,日本的六大超一流高手睥睨世界棋坛,随风格迥异,但是主流的围棋世界观依旧是中庸——中国文化的中庸。当时依旧可以出现美学大竹,为了追求棋形的工整甚至说“宁可输一百目”;那时还有潇洒的武宫,俯瞰宇宙的自然流大模样。这些求道派的高手是“和”的。而后,世风顿转,胜负师横空出世。赵治勋、小林光一、李昌镐的出现将胜利的意义无限放大了。不过这些胜负师依旧还是“和”。还在保留最后的中庸阵地。而今,天下已经大乱。古力、李世石以降,一批批围棋少年们轮番上演着杀戮。力量决定一切。无理手的先头部队经常杀得对方序盘大败。不过又是一招不慎自己也就万劫不复了。围棋进入了一个很怪异的文化真空。

    这种情况还在萌芽的时刻,就已经有人预见到了。藤泽秀行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我为如今的胜负深深偏离棋道的本质而感到痛心,如果把下棋比作两个人争100元,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拿到51元就可以了,但我认为应该拿到全部,本来能杀的棋不杀,即便是胜利了也称不上真正的胜利者。——于第2期棋圣赛胜加藤正夫。”那是第2届棋圣战,第五局。藤泽秀行对加藤正夫下出名局“百目屠龙”,事实上当时藤泽秀行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屠龙一手,变化极多,不容易控制。藤泽长考近2.5小时,决定屠龙,而不是平稳获得胜势。这就是围棋思潮嬗变的前夜。正是这种对棋道本质的探讨让我诚惶诚恐。这个有着传奇一生的老人是否真的看透了围棋境界所在呢?也许吧,至少木谷实曾说过“对于秀行的布局中的某些招法,即使让我想上一百万年,我也想不出来。或许只有上帝才能与他讨论前50手棋的得失吧。”

    棋盘上的血腥杀戮恐怕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此送别藤泽秀行这个为杀戮做了文化注解的先辈。再过几百年,回首望来。希望我们的围棋世代不是一段文化的真空,而确实有它的思想。

    一路好走,藤泽先生,加藤正夫一定在那里等你报“百目屠龙”之仇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