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杨烁:下棋难,办赛亦不易

作者:杨烁

  2013年以来,日韩棋界均有棋战停办的消息传出。去年被称为“无限延期”的日本NEC杯今年正式宣告终结,而韩国主办的BC信用卡杯在暂停后重启之日也是遥遥无期。与之相反的是,中国棋界的办赛热情与日高涨起来。去年新增的百灵爱透杯、洛阳龙门杯棋圣战在今年年初均已决出冠军或渐入佳境,而今年新增的新锐赛事星锐战,为年轻棋手提供了更多的比赛机会。

  同时,关于国际赛事的酝酿,也出现了多种说法。除了幻梦而又幻影一般的“古李十番棋”,江苏和广东方面均有新的世界级大赛构想被诉诸报端。江苏方面的设想与当下流行的奖金制公开赛潮流相符,且细则已于出台,基本上走的是百灵爱透杯的路子。而广东方面的构想则别出心裁,有人提出了举办一个“世界围棋王中王争霸战”,即推选若干名世界冠军级的棋手进行循环赛,再优中选优进行七番棋决赛的意见,并建议奖金应该超过应氏杯。

  对于广东方面的这一报道,围观的棋迷纷纷提出了相左的意见。在围棋日趋走向开放化的今天,连职业与业余的界限和以往相比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放宽,每年新增的职业棋手仍然需要更多的比赛的情况下,国际性赛事理应为更多的棋手提供下棋机会。但是,公开赛制固然为群雄逐鹿提供了广泛的可能,可其比赛周期的相对过长与参赛棋手的过多难免为主办方带来关注度不高的忧虑。或许正是因为此,有相当一部分的赛事主办者希望直接邀请顶级棋手参赛。但这一定有效么?

  本文起首提到的日本NEC杯,就是一项类似于“王中王争霸战”的比赛,它邀请十余位日本前一年的头衔获得者及奖金收入靠前者参赛,且冠军奖金不菲。而这种性质的比赛在今年年初亦有新增,即李世石投资的围棋网站举办的go9dan世界循环赛,邀请李世石、范廷钰、李昌镐、孔杰、朴廷桓、谢赫、朴永训、时越、金志锡、陈耀烨十名当世绝顶高手参赛。这项网络赛事已经进行了将近三个月,4月16日,时越在击败朴永训后已经提前一轮夺取冠军。然而,或许是因为宣发的问题,这项比赛并未在棋迷处引起多大的轰动。

  与此类似的比赛就更多了,规模在两人至四人不等,完全没有延续性的各项邀请赛在近些年来的国际国内赛场中屡见不鲜。这样的赛事频频出现无疑是棋界受到各方各地关注的良好象征,但配菜虽好,终究没有主菜重要。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职业架构,没有连续性强的传统赛事,依靠此起彼伏的新增小型邀请赛维系的繁荣,或许并不是健壮结实的繁荣。

  在这一点上,日韩两国恰恰出现了两个极端。日本棋界根深蒂固的职业传统足够保障全部日本棋手若干年内下棋无忧,但除了传统的七大赛,日本其他比赛逐渐减少,在中国棋界盛行的小型商业邀请赛更是无处可寻。而韩国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经历了新闻棋战接续停办的大危机之后,逐步向中国的围甲模式靠拢。然而围甲模式所能“养活”的职业棋手着实有限,韩国又没有中国那么广泛的普及市场,为了解决“弱势棋手”的权利,近些年来元老、女子赛事不断推陈出新,几乎一年一个花样。然而为“弱势棋手”找赞助商终究是艰难的,到了今年,为了噱头性关注度计,韩国棋界竟然推出了无论如何都要尽量坚持到最后,以总目数差距的多少来判定胜负的元老vs女子赛事。这是否扭曲了个人可以主宰棋局结果的权利?可想而知,能够下决心参加这种比赛的棋手,是需要做出一定的心理准备的。

  棋界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这是有目共睹,无人否认的现状。下棋是越来越难了,然而举办新赛事的新创意也不再容易。既要符合商业利益,吸引到足够的关注目光。又争取能顾及更多的棋手群体,使他们有棋可下,不负“职业”的名头。这二者真的如鱼和熊掌般不可兼得?还是衷心希望能有大智慧的人出现,使这份不易变得简单起来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