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黄龙士与徐星友

来源:新浪博客 爱乐好弈 2012-04-09 08:56:19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这是《孟子·弈秋》中的话,意为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不过是一雕虫小技而已。然而到了清康熙年间, 一位艺冠全国的围棋高手,竟与黄宗羲、顾炎武诸大儒并称“十四圣人”,他就是黄龙士。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泰州姜堰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卒年不详。幼年从父习棋,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刻苦,少年时便崭露头角,称雄梓里,饮誉江淮。年方十一便号称第二手。当时旅居淮扬的著名诗人杜浚在《送黄童子序》一文中,赞少年黄龙士棋艺“下弈秋一等”(弈秋为战国时期著名棋手,《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黄龙士最负盛名的对局是让徐星友三子10局,有“血泪篇” 之称。徐星友浙江杭州人,曾师从黄龙士。初黄龙士让徐星友4子,继而3子,徐钻研棋艺极勤,有3 年不下楼之说。后棋艺大进,成为继黄龙士而起的国手。徐70余岁时尝指导少年时期的范西屏、施定庵对局,为康熙年间棋评大家。清李汝珍《受子谱·凡例》称:“黄龙士与徐星友十局,名‘血泪篇’,是时徐已成二手,黄故抑之以三子,其间各竭心思,新奇突兀乃前古所未有,10局终后,徐遂成国弈。”

  黄龙士不为成局所囿,变革了元明以后的相沿阵法,自出新意,穷极变化。弈时冲和淡泊,好整以暇。时人称他犹如“淮阴用兵,战无不胜”, “当危急存亡之际,群已束手智穷,能于潜移默运之间,益见精心妙用,空灵变化,出死入生……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杨清江著:《中国弈林故事》),徐星撰《兼山堂弈谱》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艺:“寄纤秾于淡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之妙境。”

  黄龙士开后来施(定庵)、范(西屏)、程(兰如)、梁(魏今)诸家先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5位围棋棋圣之一。“棋圣”之称,始见于西晋葛洪的《抱朴子》。《抱朴子》记载:“严子卿、马绥明,于今有棋圣名焉。”严子卿是三国时人。马绥明,名朗,是西晋时人。《隋书·经籍志》记载,马朗等撰有《围棋势》 29卷。六朝开始,棋分九品,直到明末,没有人获得“棋圣”称号。清阎若璩著《潜邱札记》,将黄龙士与黄宗羲、顾炎武等并称“十四圣人”。其后,范西屏、施定庵称雄海内。钱保塘《范施十局》序称:“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综观围棋发展史,黄龙士承前启后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替代的。日本棋坛谓清代中国弈手最高者为黄月天,极为中肯。

  作为启迪心智、陶冶德性的高雅娱乐,棋艺在古之“琴、棋、书、画”中位第二,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既寓有竞存进退之理,阴阳消长之机,又含有经国用兵之道、生死存亡之义。包罗万象,奥妙无穷,千变万化,趣味隽永。”(杨清江著:《中国弈林故事》),故古今围棋大家都十分注重围棋理论的研究,著书立说,探研棋枰上的用兵之道。黄龙士所著《弈括》,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徐星友名远,钱塘人,他的书法绘画都很好,尤其擅长围棋,据说徐星友学棋时间较晚,最初是师从黄龙士。星友专心致志,刻苦用功,所以棋艺进步很快。当他达到和黄龙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时,黄龙士仍以三子相让与徐星友下了十局棋。这十局棋下得异常激烈,当时就被人们称为“血泪篇”。之後徐星友棋艺猛进,终於达到了与先生齐名的水平。

  徐星友出名後,和历代名手一样,开始游历京城,一班闲极无聊的达官贵人又如获至宝,徐星友取代前人,成了他们的座上客。对徐星友来说,京城只意味著更多的对手和机会,其棋艺则有了个更广大的发展天地。进京不久,徐星友就听说一位高丽使者,自称棋弈天下第一,徐星友前去会棋,结果一连赢了他好几局,从此声价更高。

  徐星友在京要站稳脚,自然也少不了与前辈棋手的一番恶斗。当时老棋手周东侯尚在,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就曾在某显贵家观看过周徐两人对弈。这盘棋从吃完早饭时下起,每著一子,双方都沉思良久,琢磨再三,直下到中午方下完。计算结果,周东侯输了两子。孔尚任观此局有感,写了一首诗:“疏帘清簟坐移时,局罢真教变白髭。老手周郎输二子,长安别是一家棋。”

  徐星友在棋坛上大约风云了四十馀年,康熙末期,徐星友在京遇到棋坛新星程兰如,这回是徐星友自己落入周东侯当年的境地,成了程兰如手下败将。徐星友自知大势已去,从此隐归故乡,开始他的著作生涯。

  徐星友的棋风,最重要的特点是“平淡”。这大概是因为师承黄龙士的缘故。在徐星友写的《兼山堂弈谱》中,对他自己的棋风,有这样的论述:“冲和恬淡,浑沦融和”,“制於有形,不若制於无形”,“善战而胜,曷若不战屈人”,“闲谈整密,大方正派”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战屈人”,这是“平淡”的根结。所谓“不战屈人”,就是不靠激烈的厮杀获胜,而是一点一点地侵蚀,直到取得最後胜利。这可说是所有围棋战略战术中最难掌握的。这种含蓄、不露锋芒而又坚强有力的棋术,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它对後世影响甚大。

  徐星友後半生倾注全力撰写的《兼山堂弈谱》是我国最有价值的几部古谱之一。明朝以前的棋谱,一般只列姓名图势,不加评断。明朝中叶起,有的棋谱开始加些评语,但也是寥寥数语,读者获益不多,清初一些棋谱,如吴贞吉的《不古编》、盛大有的《弈府阳秋》、周东侯的《弈悟》等,开始改变过去评语过於简单的不足,但终因水平有限,辞语多含糊不清,不确之处俯首可拾。徐星友的棋著,精选了过百龄、李元兆、周懒予、盛大有、汪汉年,周东侯、黄龙士等国手有代表性的各局,详加评注,观点颇为中肯确切。徐星友结合了自己一生的对局经验,对各盘各局的得失作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後,对各家名手的棋风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