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杉内九段吐出三个字我认输 一场翻身仗吹响超越日本的号角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5-1-28 16:16 编辑

来源:转载 2012-11-02 12:13:09



爱乐:昨天棋运极差,在弈城居然连输4局。我的兄弟冉胜居然也是连输4局。深夜才得知,中国围棋界的泰斗陈祖德逝世……转载这篇文章,寄托哀思。

  如果说围棋最充分地体现了科学与竞技、艺术的整合,那么中国棋院首位院长、围棋泰斗陈祖德九段更像是与人生对弈的胜者。在纹枰论道的世界里,他是打败日本九段的中国第一人,创建“中国流”围棋布局的大师,围甲联赛和围棋等级分的缔造者;在人生的棋局中,他也是不断与癌症病魔斗争的英雄。

  昨天,这位围棋界的泰斗因为癌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尽管他并未能像自己当年的自传《超越自我》一样,又一次超越生命的挑战,但对于一位读书,做人,下棋,三位一体的大师而言,他始终是人生对弈中的胜者。

  送给陈毅最重的贺礼

  在纹枰的方寸之间,陈祖德很早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1961年,17岁的他就进入了全国围棋集训队。当时,中日围棋交流刚刚开始,相比日本豪华的棋手阵容,中国围棋界显得格外弱小。

  当时在中日棋界的对弈中,中国围棋屡屡以悬殊比分落败。有人悲观地认为,中国围棋超越日本将是一条漫漫征程。就在陈祖德进入国家队的同年,一个名叫伊藤的五段日本老太太以横扫千军之势,战胜中国的全国冠军,而老太太却轻摇纸扇,闲庭信步,中国围棋蒙受了从未有过的耻辱。

  这些对于陈祖德而言,更像是逆境中的锤炼。1963年9月27日,他和中国围棋就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在北京的中日对弈中,19岁的陈祖德被委以重任坐上一台迎战日方头号棋手杉内九段。陈祖德被让先执黑。

  这个儒雅的小伙子常被人视作“文弱书生”,但他下棋速度快,又犀利,杀伤力十足,对手为自己的妄断付出代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个“火枪手”。中日对抗以来一向势如破竹的杉内第一次惊讶自己没有在中盘建立起优势,而中盘战斗是陈祖德的强项。杉内屡屡避开陈祖德的进攻,双方精力耗尽、时间耗尽,双双进入残酷的读秒。

  这被陈祖德誉为自己“一生中最艰苦的一局比赛”,“杉内巧妙地进行迂回战,犹如善于轻功的侠士一样,声东击西,来去无踪。我一度有劲使不上,这是最可怕的。”陈祖德在苦思良久后决定使用“弃子”战术,最终在十小时的对弈后,杉内硬生生地吐出三个字,“我认输。”

  这一场翻身仗改写了中国人对日本九段不胜的历史,吹响了全面超越日本围棋的号角。巧合的是,这一天日本围棋界授予陈毅元帅名誉段位的仪式。陈祖德的胜利也让陈毅元帅格外兴奋,“这是围棋界给我获得关西棋院名誉七段最好的贺礼。”1965年10月25日,陈祖德执黑再度以2又1/2子击败岩田达明,成为首位战胜日本九段的国内棋手。

  这两场胜利奠定了陈祖德国内围棋第一人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先后九次出访日本,与日本棋手对垒,成绩一直是胜多负少。

  在中国棋坛,陈祖德被公认为中国围棋的一代宗师、超越日本围棋的先锋。恰恰是以他为起点,中国顶尖棋手开始迅速成长起来,先后涌现出聂卫平、马晓春等代表人物,而中国围棋也真正开始迈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职业围棋的缔造者

  在陈祖德眼里,围棋是中国文化千百年智慧的结晶。“四大发明是物质的,比西方早了些时候。而围棋完全是东方的文化和哲学,是精神领域的财富,中国人不发明,别人也发明不了。”这句话陈老总是在公开场合屡屡提及。

  为了让这项最古老又最年轻、最复杂又最简单、最文静又最激烈、最中国又最世界的项目进一步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普及发展,陈祖德一直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努力。

  1988年,他就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1992年中国棋院成立,他就担任中国棋院院长,和年维泗、王汝南、华以刚等一起为中国围棋的系统化、职业化建设披心沥血。尤其他力推的围甲职业联赛,为广大年轻棋手提供了难得的锻练平台,他亲力躬行进行市场推广和交流,为现今中国围棋职业化的发展远远领先日韩奠定扎实的基础。

  “围甲应该当成体育产业来抓,应像NBA那样有自身的造血功能,自己产生效益。”1999年,在陈祖德的努力下,中国职业围棋甲级联赛正式开赛。把围棋打造成职业联赛,不但让这项运动有了长久发展的经济基础,也让更多棋手通过联赛的平台脱颖而出,“古力、孔杰之后的棋手都是在围甲中锻炼出来的。古力、孔杰他们在围甲开始之前,很少有参加全国比赛锻炼的机会,而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棋手逐渐在围甲舞台上得到锻炼,冒了出来。”对于自己孩子一般的围甲,陈祖德一直充满感情,“走出围甲这一步,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给年轻人提供了机会,人才大量涌现,小虎小豹一批批起来了。对于很多棋手来说,围甲比世界大赛更重要。”

  为了中国围棋的有序发展,他还首创中国围棋等级分制度与春兰公司合作创办中国大陆首个世界围棋大赛。等级分制是当时身兼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主席的陈祖德与同事一起借鉴国际象棋的惯例推出了,对变革陈旧的段位制度起到特别的作用。“段位有‘封建色彩’,上去了下不来,不是没有道理,就像教授职称一样,但毕竟不能代表棋手目前的成绩水平,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他还揭密等级分能够推动新人的崛起:“其实推行等级分制度损失最大的是我们这些老棋手,你状态不行了,自然能在等级分上表现出来。”

  在陈祖德看来,这些都是围棋为了生存必要的创新,“人生在于不断的创造,围棋更是这样。”

  “不能老模仿别人,要创新要走自己的路。”陈老的围棋之路,正是和日本棋手不断学习不断比拼中打杀出来的。他自己创造的中国流也来源于创新,“60年代初我就开始尝试这样下了,我一直在想不能老学别人、模仿别人,得有自己的创新。中国流布局速率快,可迅速在边上开辟战场,退可守进可攻,现在都有很多棋手在用这种布局。”

  不过当“中国流”变为一种布局流行后,陈老反而开始呼吁让更多人摒弃自己创造的布局,“因为当一种布局流行之后,很多棋手就会视为圣经,盲目背诵,这也是围棋界的一大弊病,阻碍着围棋事业的发展。我尝试“中国流”布局就是为了同这种弊病作斗争,而人们在下‘中国流’时却又恰恰反映出这种弊病。 ”

  32年与病魔的长弈

  对于很多人来说,癌症两个字和死亡紧密相连,但对于陈祖德来说,整整32年他都与癌症进行着对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一直是这场棋局的胜者。

  1980年9月,陈祖德就受到了胃癌的折磨。当时全国围棋个人赛决赛在四川乐山举行。“每天拉黑便,拉得很厉害。我知道拉黑便是拉血,但一心想把比赛下完了。 ”仗着身体好,陈祖德屈居刘小光和马晓春之后,夺取了第三名。紧接的“新体育杯”,9月14日,第一天比赛结束,陈祖德晚上开始吐血,脉搏每分钟超过130次。“大口吐血,吐得很厉害,我被送到医院急诊室。后来又被送到北京,在协和医院检查出来,是癌症!”9月29日,陈祖德被推进手术室。10天后,他击败了死神,不过这仅仅是第一次生死考验。

  “3个月后出院,我到上海养病,不过刚到上海就又趴下了。 ”陈祖德突然患上了急性肝炎,因为做手术时的输血带有肝炎病毒,“如果是正常患上肝炎不要紧,这种肝炎很危险,死亡率特别高,比癌症还可怕。 ”陈祖德再次住院接受抢救,他说自己命大,最终熬了过来。

  连续两次打击,直到1981年春夏之交,陈祖德才重新出院。

  著名棋手刘世振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也是不胜惋惜,“陈老年轻时又高又壮,酒量无人能及。可惜那场大病夺走了他近3/4的胃,身体也随之一落千丈。”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陈祖德继续自己的围棋事业,直到2003年他才从中国棋院卸任,但他依然活跃在围棋界,下棋是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要空下来,他就会打开电脑,泡壶龙井,在网上和网友切磋棋艺。

  去年年初,陈祖德又被确诊为胰腺癌。对于病魔,他并没有妥协依然进行着斗争。除了积极配合医院治疗,陈老每天坚持散步、著书,每天身心充实,生活简单而有规律。

  “化疗将我的大部分白细胞都杀死了,没办法每次化疗后又只得打针补充。”因为每周都要在静脉血管上深深扎针,医院为避免针眼过多,将一针头固定在陈老的右手静脉上,这样每次扎针时,只须打开针头即可。“我20多年前做过一次癌症手术,后来又在输血时感染黄疸肝炎,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我都挺过来了,这辈子我还有什么病不能承受的?”

  手术后,他每周两次去医院接受化疗和检查,两次辅导学生整理围棋古谱,几乎每天在网上下棋。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着手著述《黄龙周虎》,这本书解说的是被后人尊为清初“十四圣人”之一的黄龙士,与当时有“周郎”雅称的周东侯鏖战的十局棋,“我希望有更多人从中欣赏到当年围棋的巅峰之作,亦可明晰古今围棋的源流、棋式的变化以及对局者的轶闻掌故。”

  病床上走出的大家

  没有人否认陈祖德围棋泰斗的地位,但这位博学众览的棋手更是一位心怀宽广的大家。

  癌症给他的身体带去了创伤,也给了他涤荡心灵的契机。1980年经历胃癌手术后,陈祖德就萌发了写书的念头,“整天在病床上躺着,因为已经病危好几次了,那时候就想,要留点东西下来。我是新中国最早下围棋的,对于中国围棋队,对于领导对围棋的关心,我都是亲身经历的。我要把这些记录下来,不能让那段历史埋没了,我不写,没人知道。 ”

  如果不是生病,陈祖德根本想不到写书。本来只想写棋谱他说自己也算做了些事情。怕自己的身体受不了,陈祖德就给自己立了个规定:每天写500个字。养病期间一直在写,写了两三年。

  这个期间,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的《一年有半》给了陈祖德最大的精神动力,让他清楚人生有很多挫折,但要看另外的、好的一面,“这本书写的是中江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医生说他的生命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他并没有忧虑重重反而认为‘一年对我来说已是寿命的丰年’。”

  中江在写作时病情逐渐加重,甚至无法说话,但还是支撑着写了《续一年有半》,这一切令陈祖德有了更深的触动,“我非常欣赏中江的人生观,他不怕死,面对死神那样的坦然;他又极其珍惜生命,使短暂的生命展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他也利用这段“养病空闲”的时间,把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对围棋的理解写下来。

  书写完了,陈祖德用自己心灵涤荡后的感受“超越自我”命名了这本自传。最初《超越自我》这个书名并没有得到出版社编辑的认可,但因为他的坚持最终沿用了下来。他没有想到,作为一名棋手,《超越自我》帮助他获得了很多作家都没有得到过的人民文学奖。

  “这本书是1984年在《当代》杂志上连载的,后来发现影响很大,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就出书了。1994年,过去10年间的作品参评人民文学奖,《超越自我》竟然获奖了。”陈祖德自己也没有料到会获奖,但他更兴奋自己对棋局和人生的感悟能够被更多人所知晓,“人民文学奖的规格很高,那一年获奖的都是大作家,像王蒙、宗璞、陈忠实,只有我一个不是。”

  围棋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力量。在陈祖德眼里,棋和书有着共通之处。从小到大,陈祖德就是一个嗜书者。陈祖德家的客厅,一墙是名著,一墙是棋书。从雨果全集,到各个版本的拿破仑传记,从郎咸平到易中天,包罗古今中外。陈祖德最崇拜法国作家雨果,他喜欢阳刚的作品,“那种力量的东西,看了之后让人热血沸腾。”

  原本,陈祖德并不喜欢中国作家的作品,但金庸改变了他的想法。“对于武侠小说,我以前是一点都不看的。”

  因为酷爱围棋,金庸曾经邀请陈祖德前往自己香港的家中休养。在两个冬天的隅居中,陈祖德和金庸对弈,并看完了他的所有武侠小说,并成为一名武侠小说的专家,“金庸的书很有趣,跟古龙、梁羽生不一样。梁羽生也喜欢围棋、象棋,但我后来看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都看不下去,他们的武侠小说抓不住我。 ”

  陈祖德有一位作家姐姐,同样书籍也给了他最重要的人生和下棋动力,“读书对围棋没有直接的帮助,但是间接的作用是有的。因为围棋是大脑支配的,你有比较高的思想境界,你棋的境界也就会高。什么性格下什么棋,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围棋也是一样,棋如其人。坚强好胜的棋手下的棋比较积极,平和的棋手下棋比较稳重,大气的棋手下的棋也大气,这是必然的。 ”

  陈祖德一直在围棋界推崇读书的好处,“多学文化,多读书,对棋手的成长、做人、思想升华都有帮助。”

  作者:朱轶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